第46章(第2/3頁)

陳多富聽完這句話,眉頭稍皺。

“當家的,怎麽了?”

“這……”近來陳延要考嶽山書院,家裏也去打聽過一些書院裏的事,陳多富道:“家裏的衣服都是前些年做的吧,也就今年過年那件新一些,我聽人說那書院裏也會排外,康兒穿著舊衣,會不會被人看不起?”

“不會吧?”一邊的秀秀都驚疑了,“那可是秀才書院。”倉稟而知禮節,都是秀才,品性應當不會這麽差?

李銀花覺得讀書人不應當眼皮子這麽淺吧。

然而陳多富幽幽地說:“川安縣的方德名也是秀才,那趙教諭甚至是個舉人。”

陳秀秀/李銀花:……

突然覺得是秀才確實只能證明有學識,不能證明品性好呢。

那這麽一說!草率的帶東西果然不行!

三人商討了一下,決定先收攤,去買東西!

旁近的幾個熟人見他們這麽早就要走,好奇地問了幾句,李銀花和陳多富直接敷衍了過去。

那麽兒子/弟弟去讀書,到底要買些什麽東西呢?

紙筆這孩子自己抄書會添,提到這裏,李銀花又不得不感慨了一下自家崽子真是懂事又沉得住氣。

衣裳現在做肯定是來不及的,二人直接去了成衣鋪,去的路上兩個人安排的很好,先給陳延買上一件,讓他跟過年那件換著穿,然後自己再扯布做個幾套,新書院,新衣裳嘛。

然,人到成衣店之後,一切就變了。

李銀花很少來成衣坊,成衣昂貴。而女人沒有不會縫縫補補的,她自己的手藝針腳也是常被人誇的,所以家裏有做衣服的需求,李銀花一般會去布莊買布自己做,經濟又實惠。

每每給秀秀、康哥兒縫制衣服,她都廢了老大的心思,要考慮時興的搭配,要花盡心思繡上一點小紋樣,譬如康哥兒身上那件青色的長袍,便是她的得意之作。

可過去的種種驕傲,在此刻的成衣店前,全部煙消雲散。

這裏的衣服,好好看!

那店家很溫和,見三人站在門口,便把他們引進了門,問詢之下,聽說是來給嶽山書院新晉學子買衣裳的,便道:“若是嶽山書院學子,無須買衣,他們在書院內著統一服飾,介時在書院買衣裳就是了。”

大家都穿的一樣,直接杜絕攀比。

李銀花和陳多富沒想到這一茬,謝過店家提醒後,李銀花直接看向了女子成衣。

陳秀秀推拒了一下,但李銀花很堅決,在看到這個店裏的衣服之後李銀花就想好了要給女兒也買一件。

而且,她也看見了女兒瞅見某件衣服時目光裏流出的渴望。

是以,一行三人從成衣坊出來之後,便多了一套女裝。

陳延衣服的問題有學校解決,三人邊去了買被褥的外罩,家裏的外罩陳延睡久了,漿洗後已然有些發白了,去書院得帶新的!

……

天已經有些黑了,穿過人來人往、燭火亮堂的江南坊市,陳延慢慢往租賃的院子裏走。

他已經有些累了,果然繁雜瑣事最為勞心,比讀書都累。

說起讀書,明日除了家裏的零碎物品,還要把自己那些書帶過去。也沒太多本……聽那學子說嶽山書院內有一很大的藏書閣,學子可入內借書,對此陳延非常非常感興趣。

能看就省了一筆買書的錢了,不知道一本書能借多久,能謄抄嗎?若是可以的話還能給堂兄送一些過去。

也不知道明日分宿舍,跟自己住在一起的會是什麽人?

若無意外這群舍友恐怕要陪自己四年,陳延不求遇到萬般相合的,只希望大家能和諧相處,不要鬧奇怪的矛盾。

胡思亂想一通,到家了,但推開院門,陳延發現板車回來了,但家裏沒人。

陳延:?

愣了一下,把家裏的油燈點亮,真不在。

不知道他們去幹什麽了,總之天色晚了,陳延決定先燒熱水,灶台裏的火剛亮,水還未熱,門口有響動聲傳來,陳延去看,發現父母手裏拎著一堆東西,而秀秀的手裏則拎著今日的晚餐。

“康哥兒!你回來了,餓了嗎?先用飯吧!”

在飯廳裏多點了幾個燈,燭火明明,陳延才知道家裏人去給他采買去書院要用的東西了。

“衣服書院有,我們想著你的床單被褥都舊了,便給你買了新的!”

“聽說那書院的衣裳是白色的,我們又多買了幾雙白色的鞋。”那鞋可貴,但李銀花試穿了一下,的確軟,比自家做的軟多了。

“對了,還給你爹也買了一身!”這逛來逛去,差點就忘了明天陳多富要送陳延去書院,他全是一些舊衣賞,穿那個去書院裏可不行!

這看上去是一場很日常的談話,他從裏面聽出了李銀花和陳多富的小心翼翼以及自卑緊張。他們怕自己的存在對於兒子來說,是‘不好’的、‘丟面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