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賣方子,賺大錢(第2/3頁)

李銀花:“我們在坊市的生意你也看見了,這豆羹方子我們只賣12兩,不算貴。”

“這……”按照陳家的生意來看,12兩的確不貴,但老大爺還是滿臉苦澀,“李娘子,你還是另找他人吧,這現銀我們家實在拿不出。”

李銀花遂說出了可以先付一部分銀子,等生意走上正軌了再把銀錢付清的法子。

老爺子一聽,眼睛圓瞪,說著就要給李銀花下跪,還是陳多富把人給擡住了,才免得這一行人在大街上被人圍觀。

“多謝李娘子!”他分外虔誠。

倒讓李銀花有些不好意思了,總之,這事兒就這麽定下了,這老爺子也是個講究人,回家之後就立刻開始籌錢,第一次先付了五兩銀子,約定余下的銀子每月一付,李銀花則抽空把方子教給了他。

小市集的點點滴滴,到此便快要結束了。

李銀花開始為中等市集的攤位而奮鬥,第二次他們租到的攤位終於接近了江南府的城區,雖然不是中心區域,但因道路寬闊,且中間夾了一條交通樞紐橋,人流頗為可觀。

再加上天氣隱隱熱了起來,雪玉豆腐成為了攤子的主角,為了不顯單調,李銀花還加上了制作不太費功夫,但利潤挺高的飯團作為搭子,一時間生意也很不錯。

而陳延,則滿心都在備考之中。

時值一月十三,嶽山書院的入院考試就在二月十四,他滿打滿算,也只有一個月的時間了。

系統的把之前學過的東西都復習了一遍,陳延覺得只要題目和往年差不多,不要太刁鉆,他過考應當不是問題。

寫完時策,他又開始看算經,再比對著自己在府城書肆買的算經注解,邊自己解邊對照,熟悉這個時代的數學解題方式。

不得不說,過去的方法還是有些繁瑣的。

所以每次用現行的方法查完之後,他都要用後世的公式代入一下檢驗。

這樣果然更方便、正確率也更高了呢。

解決了一個難題,陳延臉上露出了笑容。

天氣寒涼,李銀花痛心兒子大冷的天還要執筆,怕他凍僵手,在書房裏燃了一個小小的炭盆,陳延把炭火挪到了自己的腳下,只要稍稍一僵,就烤一烤。

每每學累了,就靠在椅背的枕頭上歇一會兒,姿勢十分放空,這個樣子看上去是很不體統的,但是——

真的很爽,很解壓啊。

伸了個懶腰,陳延看了眼時間,心想是不是該燒灶,弄點熱水順便煮個飯了。

新攤子那邊中午會逛、買小吃的人其實不多,但板車推著攤子,湯湯水水稀稀拉拉一堆東西回來吃飯肯定是不方便的。

所以每日午時左右,李銀花會單獨回來做飯,陳延在家吃,她則打包餐食去擺攤的地兒。為了省事,陳延通常會在她來之前把飯燜上,熱水燒好。

他起了身,順便把炭盆也端了出去。

古代的屋子多為木結構,萬一起火了兩下就全燒沒了,他可不敢冒這個險。

就在此時,門外響起了一陣陣敲門聲。

-

回自己家,李銀花是絕計不會敲門的,所以這個點來的是誰?

思然兄?也不可能吧。

懷揣著疑惑,陳延站在門口:“是誰?”

“陳秀才,是我!”

嗯?居然是隔壁蔑器店老板的聲音。

這個月的銀子不是已經交了嗎?

他打開門,發現除了蔑器店老板外,那群曾經騷擾過攤子的灰衣混混們,也在,一個一個佇立在門口,就像一座座灰色的山。

陳延差點下意識關門。

蔑器老板先打招呼,“陳小秀才,唐突了唐突了,老漢是帶這些人來買方子的!”

“買配方?”陳延一頓,“方子不是已經賣給你了嗎?”

“不不不,陳小秀才,不是我買,是他們!”老漢指著後頭的人。

陳延:……

他知道啊,可是方子已經賣了一家,難道還要再買第二家?

“陳小秀才。”那混混的頭目也開口了,“不如我們進去談?”

陳延思忖了片刻,讓大家進來了,不過他沒有關院子的門。

落座後,老漢忙不叠講起了‘買方子’的前因後果。

原來是這夥人這月初去小市集收保護費,結果發現賣豆羹的攤子從陳家人變成了老頭一家,十分好奇,便上前問。

得知是陳家兜售了食物方子之後,就找老漢買方子,但老漢認為自家區區12兩銀子只買了方子的暫時使用權,是萬不可再買給別人的。

然混混頭子實在想買,所以他決定牽線搭橋。

反正陳小秀才的功名能把這群人個壓住,他把人帶來,也算是給李娘子多添一份收入了。

看樣子,老漢是完全支持陳家把方子再賣一遍的。

陳延也僅是個俗人,當事人自己不反對,他也不想拒絕送上門來的錢,也不過是再做一次豆花而已,不過此次賣給這群混混,陳延界定了一下使用配方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