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呂秀才想收徒(第2/2頁)

把所有文章看完之後,姜修發現第一篇文章只是巧合。

不過沒關系,有一篇就夠了。

“川安縣私塾學子的文章真是讓我耳目一新。”姜修慢條斯理把陳延的文章放在了自己身邊,“這位叫做陳延的學子,竟有如此巧思。”

嗯?居然是第一篇被誇?這——

姜修沒有去注意許縣令的表情,只誇陳延文章的立意,“看來許大人也是一位重民生、百姓的人,才能上行下效,把這種重文采亦重實用的風氣傳給了下面的私塾。”

不僅誇了學子,還誇了他?許縣令一下不懂姜大人是什麽意思了,但他總感覺姜大人話裏有話。

“其實我最欣賞的就是這樣的文章,開題立足於民之根本,剖析民生,言之有物,雅辭與美文不過錦上添花而已,許縣令,你說對嗎?”

許縣令這下總算是明白了姜修的意思,姜大人這已經是在明明白白說出自己的文章喜好了。

一府提學,主持院試鄉試,提學的喜好從某種程度上可以影響秀才、舉人的選拔。

姜大人自己也出身淮浙府,居然不愛華美文章嗎?那整個江南府的學風文風豈不是要被翻覆!

縱然內心翻江倒海,許縣令還是快速附和了姜修,“民生為重,我認為大人說的極好!”

“那這位少年學子理應有獎,我在川安縣不便出面,許大人便以我的名義獎獎這位陳延學子。”

“下官明白。”

“許大人不必如此拘謹。”姜修笑吟吟的,語氣平淡,就像是在閑談:“介時那江南各府縣可能都要來打聽,被我嘉獎的文章了,許大人到時候可不要吝嗇,得跟大家講講。”

許縣令擡起了頭,他看了姜修一會兒,徹底明白了。

這姜大人哪裏是來川安縣攜妻女探親的,他是來這裏幹正事的,江南府前幾任提學都偏愛華麗辭藻、文章制藝考究美與雅,是以江南府上下私塾書院均以雅辭美文為上選。

現在姜大人來了,他想借這川安縣之口,把自己的喜好傳出去。

……

臨近年關,整個川安縣出了件大事兒。

聽說呂氏私塾有一個農家學子被賞啦!被從府城來的提學姜大人賞了,據說是因為他做了一篇讓姜大人極為滿意的文章。

這傳言愈演愈烈,連周邊幾個縣城都聽說了。

傳言的主人公,陳·天才學子·延正和呂夫子一起在書房裏談這件事,陳延覺得這件事情很蹊蹺,他那篇文章雖然起題新了一點,但也不至於說讓一個三品大員這麽滿意吧。

縣尊大人大張旗鼓來私塾裏賞文房四寶他就覺得很奇怪了。

呂夫子也覺得奇怪,不過很快,兩人心中的疑慮就被解開了。

也不知道是哪股風吹的,突然說去年新來江南府的提學姜大人不愛錦繡文章,偏愛務實文風,將來的科舉試題、判卷也會更偏愛此類風格學子。

說他考校家裏的小輩,也更喜歡考校農桑、水利、民生䧇璍算學與工學,還說他曾批過空有飛揚文采,言之無物的文章。

各種傳言,塵囂之上。

可是,這真的是傳言嗎?

涉及一府提學的傳言,能散播得如此之快?

呂夫子再一次感嘆,“陳延,這時間可真是湊巧。”

陳延花巧思做的文章,剛好是姜提學想推行的那種文章,陳延這兩個字,勢必在姜提學的心裏留下漣漪。

“多謝夫子給我機會。”陳延自己也沒想到,一篇文章能有這個效果。

今年的江南府,注定不會平靜。無風是不會起浪的,聰明的讀書人嗅到了一點要換天的氣息,各大私塾書院甚至提前休了年假。

呂秀才的私塾也一樣,據他說,他也要根據目前的情況調整一下來年大家要學的東西。

在各種各樣關於私塾的猜測裏,陳延這個名字倒是逐漸失去了熱度。

哦不,在倆地方他還是繼續亮著光的。

一個是在陳家,陳家所有的康吹都合不攏嘴,看著縣尊大人賞下來的文房四寶恨不得過大年就去祭祖墳,告訴列祖列宗家裏出了個文曲星。

另一個則是在方家。

方德名沒想到自家居然能在陰溝裏翻船,明兒遠兒居然連一個農家子都比不過,還有那廢物書吏,光拿錢不辦事!

不過方德名現在也忙著私塾的事,騰不出手,倒是方行明和方行遠因著陳延這名挨了頓打,把人給記恨上了。

作者有話說:

今天有點卡文!謝謝大家的留言,晚上再更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