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小作坊成立啦!(第2/3頁)

不愧是爺爺!一下就問道了點子上,陳延立馬趁機說了自己的賣書計劃,已經預計的兜售前景,利潤,一本書能掙四錢到五錢銀子。這對地裏刨食的人家來說,可是一筆巨大的收入了。要知道一畝良田一年的產出才二兩銀子呢!

連老陳頭心裏都一陣驚,他是帶過孫子去買書的,要他講,書肆裏那些發黃還要六百文的書確實比不上手裏這雪白的書冊,但是——

書肆是書肆,他們只是農人而已,再者說:“你們兩個都在科舉班裏讀書,我也常聽裏正說呂秀才對你們較為滿意,我聽裏正說涉及買賣者舉戶進入商籍,不許科舉,要是賣書,有影響嗎?”

做秀才夢的大伯娘一聽這個,掙錢的欲望也迅速退卻,“賺錢是大人的事,你們也不用太擔心。”

“不會的。”陳延安了他們的心,“入商籍對買賣多少,銀兩收入都有標準,我們掙這些錢不用考慮這個。”

他之前也去查過一次,得,就那金額,陳家人小打小鬧手工作坊幹一輩子不一定能掙到,實在不必擔心。

老陳頭對這個出色的孫子多有信任,“那如果書做好了,賣不掉呢?康哥兒和壯哥兒你們就白幹了。”

“賣不掉我和大哥也相當於練了字,紙不會浪費,但是爺爺我覺得能賣掉的,區別只是價錢的高低而已。”便宜,就不可能賣不掉,這筆生意只是賺多賺少的區別而已。

陳延很有信心,這種自信也帶動了陳安,“我也相信一定能賣掉的!爹娘、二叔二嬸、三叔三嬸!你們不知道城裏的書有多貴呢!”

這麽一說,所有人的心思都活泛了起來。賣書確實是大有可為啊!

大冬天講了一通,晚飯都有點涼了,但所有人都吃的有滋有味的。陳家還沒有分家,家裏人的勞動所得都是充公的,農家人一年到頭除了靠田就是去縣裏拼命打短工,或者是像陳延爹這樣,冒著危險去山林裏打獵,這賣書要是成了……也是一個新的進項了。

夜裏,大伯和大伯娘是怎樣抱著陳安一頓親香誇他的暫且不說,李銀花則越來越發現自家兒子是個金餑餑,但是說著說著,婦人又傷心了。

“媳婦,怎麽了?”陳多富一下聽出來了,“兒子這麽出息你還不高興了?”

“大冷的天,寫那麽多字,康哥兒的手都紅了,要不是我們倆沒用,康哥兒為了讀書哪裏要這樣想著銀錢的事。”天這樣冷,李銀花幾乎馬上想象出了陳延受凍又辛苦的樣子,“再說了,他關心這麽多事都讀書讀得這樣好,要是能一心讀書,豈不是……”

不能養子,陳多富心裏也有些難受,“我會努力多攢些錢的。”

“何止是你!”李銀花目光灼灼,“我也要努力了。”

……

有了全家人的支持,陳氏小作坊的待遇立刻就不一樣了。

先是早食人人一個雞蛋,然後是年紀小一些的秀秀妹專門去灶房裏看熱水,隔一段時間就給大家上點熱糖水!

沒錯,就是糖水!

天曉得,上輩子陳延最討厭甜甜酸酸膩膩的東西了,小時候吃糖都給吃煩了,但到古代以後,他基本沒怎麽嘗過甜味了。

糖是個奢侈的東西,陳家的經濟水平能買到的糖基本都是比較‘渾濁’、有雜質的,吃起來味道奇奇怪怪,這次的糖水一看就是家裏買來待客的,放的不多,甜味少,但很純。

陳延幸福得幾乎要喟嘆出聲。

除了有熱水供應,這裏甚至還燒了一盆小炭火!冷氣都被驅逐了!

在多方人員的支持下,陳延快馬加鞭,一上午就完成了大半本三字經,午飯後加碼,寫寫歇歇,一個日頭的時間,大概完成了一本半多。

一本一本疊起來的書激發了陳安的熱情,他用竹紙練字更認真了。

主要負責縫線的大姐梅花車線也越來越順手了,越弄越精致,老陳家的新年就在這股濃烈向上的氛圍中快樂的過去了。

新年一過,正月十九號,呂夫子就要開課了,其他書肆開學時間也大同小異,手裏的書得在十五號之前完工才行,時間緊迫,陳氏作坊不敢松懈。

一直到做了大約二十本三字經之後,陳延叫了停,開始做千字文,不過千字文裏的字結構更為復雜,就算是寫慣了的陳延,一天最多也只能完成一本而已。

狂練了大半個月字的陳安好像找到了一點寫字的感覺,但字仍不夠工整,他想自己也做一本書,但實在心疼好紙。

“大哥,那你用竹紙做兩本書吧。”

要控制字的大小、間距對他來說還是太難,磕磕盼盼寫完一本三字經,縫線之後他搖頭,“這書不可能有人買了。”

他不信命,又搞了一本千字文,“這書,這書……”

“看來掙銀子也不是件容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