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來訪(第2/3頁)

說到傷心處,陳寡婦直接伏地痛哭。

作為本地人,她無比清楚喬掌櫃在織女鎮有多高的地位——

鎮上五百口人,人人靠喬掌櫃做中人將茶葉、布匹、繡品倒賣出去,扳倒喬掌櫃無異於與整個織女鎮為敵。

如果是裏正家,說不準有和喬掌櫃掰手腕的能力,然而陳寡婦家中連個男人都沒有,在織女鎮慣常受欺侮,壓根不敢同喬掌櫃作對。

陳寡婦只好忍氣吞聲,低聲下氣求裏正不要將自己交出去。

裏正娘子趕緊扶起陳寡婦:“麒麟他娘,你這是做甚,大家同為陳氏宗族裏的人,你阿大自然會護住你。”

裏正和裏正娘子半點不提陳寡婦被喬掌櫃坑害之事,嘴裏不停說會護住她。

在織女鎮中,陳姓是個大姓,他既是陳氏族長又是織女鎮裏正,在本地頗有威望。

喬掌櫃手裏有銀子不假,卻照樣得罪不起裏正,為了方便家裏的生意,喬掌櫃不光高價收裏正家種出來的茶葉,每逢年節之際還會給裏正真金白銀的好處,所以裏正並不願意為了陳寡婦得罪他。

此外,陳寡婦男人已經沒了,孩子的叔伯從不顧及弟妹和侄子的死活,裏正同樣不用擔心陳寡婦的家人出來鬧事。

心中清楚孤兒寡母鬧不起什麽風浪的他光在口頭上答應陳寡婦的請求,至於到時候如何做,則要看張家或者官府的態度了。

倘若張家意思意思,裏正願意護著陳寡婦;若張家死咬著不放,裏正則會老老實實將陳寡婦交出來。

結果陳寡婦剛走幾刻鐘,王寶興居然過來了。

車隊在此建房置地已經有好些時日,作為東小莊的主事人,王寶興少不得和裏正打交道,加上裏正崇敬讀書人,他們兩個相處尚且不錯。

裏正聽麒麟他娘提過東小莊有個婦人跟她一道去了明州城,王寶興在此時過來,想必與此事脫不開關系。

王寶興開門見山與裏正道:“想必老兄已經聽麒麟他娘說過明州城裏的事了,我侄女家來之後同我說起,我才明白她們二人在明州城竟遇見了這等糟心事。”

定居下來一段時日,王寶興心裏清楚喬掌櫃掌握著織女鎮鄉民們的命脈,加上他肯給裏正好處,所以裏正必然包庇他。

因此,王寶興直接略過喬掌櫃,只同裏正說木槿與陳寡婦的遭遇。

裏正嘆氣:“若知道明州城裏的大戶人家不好相與,我必定阻止她們,唉……”

他反復嘆氣,半句話都不提喬掌櫃的錯處,看樣子是打算死保喬掌櫃了。

王寶興做事極嚴厲極公正,所以整個車隊裏沒有人不服他的,如果尚在王家莊,王寶興指定先將喬掌櫃處置了,然後再讓族人們對好口供。

裏正卻不同,他比不得王寶興公正無私,就算念著喬掌櫃往日的孝敬也不能處置他,裏正在此事上總歸瞻前顧後了些。

眼見裏正欲把話題扯到旁處去,王寶興狀似無意地說:“我本不打算淌這趟渾水,就怕會寒了族人們的心,這才找老兄你來商量。”

裏正的年紀比王寶興小個三五歲,奈何王寶興初來乍到不能托大,反而用老兄稱呼裏正。

裏正不明白王寶興話裏的意思,忙問:“這是何意?”

“如今四處亂起來,今年田裏又沒有多少收成,外頭人餓極之後少不得會四處搶掠,這時候就得讓所有人擰成一把繩才能度過難關。兩個婦人的事不算大,可咱們不保下她們,其他族人指定會失望透頂,到時候怎麽會聽咱的?”

王寶興看出裏正想犧牲陳寡婦求安穩的意思,他只好從旁處下手,令裏正心甘情願與他一道保下兩個婦人。

見裏正遲遲不說話,王寶興嘆氣:“我把老兄你當成自己人,也不同你見外了。我打西邊過來,路上碰見許多劫掠搶奪糧食的,就靠把族人們聚在一處才安穩走到明州,路上那些力氣不往一處使的,要麽內訌把隊伍散了要麽被歹人搶劫,能有幾個全須全尾走到最後的?”

“若放在尋常時候,我指定不願意淌渾水,然而此時正值災年,得把所有的族人聚在一處才好使力氣,總不能讓他們寒心。”

王寶興嘴裏不停蹦出災年的字眼,聽得裏正心頭格外慌張。

他當然明白如今老天爺不賞飯吃,外頭亂的不能再亂,且今年九月份之後一日比一日冷,地裏的莊稼長勢極差,想必不會有太多收成。

家家戶戶靠存糧過活,明年春天差不多就到了山窮水盡之際,到時候說不準真會有人過來搶奪他們手裏的糧食。

裏正被唬得遲遲不開口。

王寶興明白不能逼迫太甚,他靜靜等著裏正的答復。

良久,裏正才打破沉默:“老兄你說的有道理,不過你剛來明州城不曉得,官府裏一環接一環,這戶人家後頭站著不少官老爺,著實不是你我所能得罪得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