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保命(第2/3頁)

王寶山帶兩個兒子給地裏澆第二茬的水,捉蟲就靠王李氏和周氏倒替幹。

又因為有雙胞胎占據王李氏不少精力,捉蟲的活計有大半落到了周氏身上。

但她很少在天黑時呆在地裏,今日連王寶山都帶著兩個兒子回家了,始終不見周氏的蹤影。

有時候地裏活多,多耽擱兩刻鐘也是有的,加上他們又沒有佩戴手表的習慣,單純靠看天色判斷大致時間,難免出現延誤。

然而又等了許久,依舊不見她回來。

崇文終於沉不住氣:“天都黑透了,人這是幹啥去了!”

王李氏瞅著外頭濃重的夜幕:“走的時候說去村後頭那塊地捉蟲子,按理說也該回來啦。”

世道如此混亂,崇文擔心周氏出事,站起身就往外走。

邊走邊說:“爹娘,你們先吃著,我出去瞅瞅。”

崇文徑直朝村後頭的菜地走去。

看著地裏空無一人,他蹲下撚起露在地表的葉子。

周氏捉蟲捉的仔細,上頭幾乎沒有蟲子,她應該是幹完活才離開的。

鋤頭也被扛走了,並不像有打鬥痕跡。

為節省燈油蠟燭,家家戶戶皆被黑暗籠罩,有的已經睡下,有的則借月光涮洗衣裳。

崇文的眼睛在黑暗裏不停巡睃。

仿佛想到了什麽,他往周家走去。

車隊裏十五戶是王家村裏來的,剩余十來戶則是各家帶的親戚,他們皆在村尾安家。

周大山和周大海兩家挨著,距離村後頭的菜地極近。

等崇文靠近,果然聽見周家傳來嘈雜的吵鬧聲。

嶽父站在院子裏,嶽母則散亂頭發倒在地上嗚嗚直哭。

周氏和她六個弟弟圍著周母,仿佛在安慰什麽,而周大山則跟周大海兩口子站在墻邊上。

周大海家的眼尖,率先看見了崇文:“哎呦,侄女婿來啦。”

周大山見狀,也轉過頭去。

面對女婿,他總覺得底氣不足。

崇文沒看他們,直接朝妻子走過去。

周氏倒沒什麽事,嶽母的情形倒不大好。

方才距離很遠,崇文只能看見嶽母頭發散亂與剛撕打過無異,走近再看,哪裏是撕打這般簡單,嶽母臉上一塊青一塊腫,鼻子還流著血,整個人十分狼狽。

從小舅子口裏,崇文才知曉發生何事。

周大海家最大的兒子鐵秤今年十八了,夫妻倆想給兒子定門親事。

鐵秤在沒逃荒前定過親,周大海兩口子本來打算先將兒子的婚事操辦好,然後再讓比他小一歲多的二丫出門子,誰成想後頭開始逃荒,準親家還不曉得是死是活。

周大海兩口子便琢磨著給兒子從織女鎮上娶個媳婦。

當初打土匪的時候,周氏幾個年紀大的兄弟當真出過力氣,所以周大山周大海兩家自然分到了銀子,周大海舍不得自己出錢,就打起兄長家銀子的主意。

周大海同他大哥說:“大哥,鐵秤可是你的大侄子啊,他要成家你總不能不管。”

周大山從小就是在周大海的陰霾下度過,半點反抗的力氣都沒有,他習慣性地照顧老二一家子。

周母被丈夫打罵慣了,輕易不會反駁他。

然而事關家裏的銀子,就算周大山要打死她,她也不能裝聾作啞。

當時房子建的匆忙,即使有六個兒子,夫妻倆才建了五間青磚大瓦房而已。

眼下手頭攥著不少銀子,周大山打算等鐵錘幾兄弟快成家的時候再蓋房屋。

鐵錘是周氏最大的弟弟,今年虛歲二十一,若非逃荒耽擱親事,說不準已經娶妻生子了。

鐵錘下頭緊跟著老二鐵柱,跟周大海家的鐵秤同歲,都是十八,周母覺得就算成親,自家的兒子也該排在前頭。

奈何老二兩口子爬在他們頭上作威作福慣了,伸手就管周大山要銀子。

事關六個兒子的將來,她總不能縮頭做鷓鴣,硬著頭皮說不願意。

周母的顧慮是對的。

像他家一般家貧還能養活六個兒子的人家極少,即使有類似的情況,兒子長大之後肯定會出現許多爛賬。

原因無他,娶媳婦養孩子需要耗費銀錢。

在土地和銀錢有限的時候,貧苦人家根本不可能給六個兒子都娶上媳婦。

很多人家都是給老大娶媳婦,讓他傳宗接代,至於剩下的兒子們,則打光棍直到死亡,幹不動活就由侄子養老送終。

沒有逃荒之前,別說周大山兩口子,連周氏六個弟弟都明白他們中間頂多有兩個能順利娶到媳婦,其余的皆要打光棍。

結果逃荒時把土匪窩給端了,家裏頭得來一百多兩銀子。

不,應該是二百來兩。

周氏兩個弟弟在跟土匪打鬥的時候受傷,當時族長多給他兩個發了銀子。

家裏頭有了足夠的銀子,弟弟們最開心,他們每個人都能娶上媳婦再不必擔心打光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