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買肉(第2/3頁)

並非她異想天開,木槿在針線功夫上精進了不少。

剛穿越時,她頂多會縫個扣子或者打個補丁,可這兩年意外不斷,木槿的動手能力得很大提升。

不光做衣裳、糊窗紙,連修整牛車都能做。

當然,技術難度太高的做不到,但各方面總歸都懂點。

裝糧食的麻袋比尋常布料厚實很多,厚度和現代略薄點的地毯差不離,如果細心縫補,當真可以做成地毯鋪在地表。

而且雙胞胎走路磕磕絆絆,正值對什麽都有三分好奇的年月,在地面鋪上麻袋制成的地毯之後,也能降低他們受傷的可能性。

——

次日,木槿就跟隨王寶興去了明水村。

族裏的女眷本來不打算拋頭露面,見到木槿跟隨族長出去,幾個膽大的一道跟著去了。

中間就有有糧媳婦。

有糧媳婦同木槿抱怨:“俺想給當家的買點骨頭來補補,他又是不愛吭聲的性子,到時候肯定不好意思跟人說。看見俺也跟著去,他那張臉臭的呦……”

有糧媳婦抱怨好久才停下來。

她家裏就有糧一個幹活的,做了大半年苦力活身體早就虛的不成樣子,如今睡覺時總覺得腰酸背疼。

好不容易瞅到出去買肉的機會,她定不能錯過。

從前買豬肉,三十文買一斤,那三十文錢可是節省一年的收入,而且又要榨油又要緊著孩子吃,她夫妻二人能吃到嘴裏的肉很少。

而如今,即使蓋完房屋、置辦齊家當,他夫妻二人手裏剩下的銀子仍有一百二三十兩,有糧媳婦心性豁達,曉得不能為了幾文錢虧了身子,所以才想買些便宜的骨頭給當家的補補身體。

她本來不好意思出來,結果看見木槿若無其事地跟族長往外走,她便拉上另外幾個有意買肉的婦人跟著一塊出去了。

礙於族長在場,她們的丈夫即使心裏不樂意,卻頂多瞪瞪她,並不敢說旁的。

還有膽子略小些的,擔憂道:“俺家那口子是個犟脾氣,俺就怕他回來打俺。”

底層女性需要上地幹活,做不到像細娘那般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除卻幹活,當遇見出遠門買東西、和外人接洽之事,女性完全沒有出面的資格,所以婦人才會如此擔憂。

木槿說:“你又不是他的物件,難不成天天被他拴在家裏?若他要打你,你先保護好自己,然後過來找我或者族長,保準讓他沒話說。”

家暴現象很常見,周邊很多人甚至不認為丈夫毆打妻子屬於家暴,反而將它歸類為“床頭打架床尾和”的範疇。

沒辦法突然做出改變,木槿能幫一個是一個,等時間長了,人們自然能慢慢轉變觀念。

說話的功夫,眾人來到了明水村。

明水村不像織女鎮有很多茶樹、桑樹,他們主要靠種植糧食過活,很多人家還會養幾頭豬賣給明州城裏的屠戶。

因為沒有地種,村莊附近見不到幾個人,等走進去才見到人影。

對面可能將他們與劫匪給聯系到一塊去了,趕緊出聲提醒村裏的村民有外人進來。

他聲音不算小,很快就有人扛著鋤頭鐵鍁出門來了。

王寶興趕緊解釋:“我們是織女鎮裏的,來你們村買頭豬回去。”

他說話有口音,村民們沒有立時聽懂,反而愈發警惕。

光聽聲音就曉得是外鄉人,他們沒戒心才奇怪呢。

王寶興又重復:“我們來買豬。”

他語速特別慢,不時上手比劃,對面或許聽懂了,敵意略微消退些。

經過艱難的交涉之後,家裏還養豬的幾戶人家帶領木槿他們往豬圈走去。

外頭天氣如此奇怪,不光莊稼難以存活,野草野菜也死的七七八八,沒有足夠的食物喂豬,很多人趕緊將自家養的豬給賣到明州城或者自己吃掉,依舊養豬的人家不過三兩戶而已。

看著豬圈裏的豬日漸消瘦,他們正發愁該怎麽賣出去,王寶興的到來帶給他強烈的希望。

如果普通的成年豬,每頭大約二百斤,可木槿看見的豬格外瘦小,頂天一百二十斤。

現在的一百二十斤,包括皮毛和內臟的重量,等宰殺完能剩下一百斤都謝天謝地。

旁邊的村民同他們解釋:“外頭的草料被凍死,人尚且沒有糧食吃,哪還顧得上它。”

“那你們咋賣?”

前兩年屠戶宰殺之後,每斤肉賣三十文,這兩年食物緊缺,肉食的價格也翻了幾倍,幾百文才能買到一斤肉。

而在明水村,價格比屠戶處更低。

幾戶養豬的人家急著出手,否則在他們手裏,豬圈裏的豬只會越來越瘦,最後完全賣不出去。

他給了王寶興每斤一百文的報價。

“兩個月前我問過屠戶,他說外頭好幾百文買一斤肉,我給你一百文已經很地道了。每頭豬百十斤,你給我十兩銀子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