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滿足(第2/3頁)

逃荒時攜帶的被褥天天在野外泥地裏打滾,遠比不上剛開始保暖,如今天氣比剛來時熱了不少,然而老天爺說變臉就變臉,誰曉得往後發生什麽。

沒有人提買布料。

織女鎮專門從事紡織工作的織女繡娘不少,自然有紡織普通布料的,他們從織女鎮買,既能照顧織女鎮人的生意,價格還比明州城低,所以族人們早在前些日子就陸續從織女鎮買了足夠的布料。

織女鎮的鄉民們同樣很樂意,這兩年收成不大好,明州城裏大半百姓靠土地吃飯,他們的布料很難往外賣,車隊裏幾乎每家都買了不少布料,鄉民們怎會不高興。

鄉民們高興,車隊裏的人卻因為多花費銀錢而肉疼。

出來逃荒時,除卻像王寶興王寶山兩家糧食多的,大多數人家的糧食並不多,所以帶出來零零碎碎的家當不少,不光衣裳,連家裏的木箱、椅子等都帶出來,結果後面遇見糯米磚,為了能裝下更多糯米磚,不得已丟下好些東西。

等進去土匪窩,自家車上的糧食即將裝不下,人們只好狠心把衣裳給丟掉。

離開時,他們僅剩身上穿的棉衣以及保證自己不會凍死在半路上的被褥而已。

如果天熱起來,連身衣裳都沒有。

於是,人們唯有在織女鎮重新置辦布料裁剪衣裳。

南方產棉量遠不如北方,至於明州城附近,不是種茶樹、桑樹便在種水稻,木槿壓根沒看到種棉花的田地。

商鋪裏的棉花皆打外地運過來,價錢比以前在北方貴很多。

當時掌櫃見到一群衣衫襤褸的人,下意識讓夥計關門。

不怪他多想,雖然南方比餓殍遍野的北方更安穩,可因為這兩年收成不好的緣故,南方發生的偷盜打劫等事只管比從前更多。

隔壁糧鋪在前幾個月就曾被打劫過,直到今日都沒有再來張,掌櫃提心吊膽無數次想要關門。

不過他的生意與別人家不同。

往年南方暖和,人們買不了那麽多棉花,奈何這大半年時間,天氣始終很冷,越來越多人買棉花縫制厚實的棉衣被褥,他的生意十分好做,前兩年沒賣出去的存貨也被賣了個七七八八,掌櫃總想著趁好時候將手裏的存貨給賣完。

看見掌櫃受驚的模樣,王寶興拱手道:“我們剛打北邊過來,連身像樣的衣裳都沒有,來您這裏買些棉花。”

他手裏拿出個銀錠子,證明自己有錢。

如此,掌櫃才將人放進去。

他做生意,天南地北的客人都接待過,打量過後覺得他們不像劫匪,加上手裏有銀子,便將人給放了進來。

木槿跟著買了不少棉花。

她倒有被褥,不過如意吉祥長的很快,以前的棉衣穿在身上緊巴巴,等再過段時日,說不準都沒辦法上身了,她打算給孩子做些衣裳備著。

買完棉花,眾人又去了雜貨鋪。

城裏半數鋪子緊閉大門,有的落了鎖,有的沒有。

沒有落鎖的,是因為掌櫃和夥計住在裏頭,而雜貨鋪就是這種情形。

他們在外頭拍門好久才有人應答。

兩邊口音差別不小,木槿很努力才辨別出對方說的話:“不賣了,你往旁處去買吧。”

城裏有兩家雜貨鋪,另外一家鋪子小到轉個身都成難題,將東西置齊恐怕不容易,木槿等人只能來他家。

木槿道:“我們買的東西很多,掌櫃的您就開開門吧,放在往日能抵你個把月的進項呢。”

亂世裏,女人比男人更容易使人放松警惕。

掌櫃聽見北方口音的女子,腦袋轉個彎就明白他們剛打北邊逃難而來,既然有銀錢,那需要的東西定然少不了。

他又透過門縫看外頭那群人。

看面相並非窮兇極惡之徒,而且手裏沒有帶家夥,放心之後,他才緩緩打開門。

他警惕地看向來人:“你們買啥?”

此時可沒有所謂的顧客至上理念,除卻面對達官顯貴,否則在應對普通客人時,脾氣不好的還會擺出副冷臉。

“我們買糊窗戶的紙還有蠟燭。”

此時,蠟燭的制造成本比前代更低,許多普通百姓也能用得起蠟燭。

銀錢來之不易,很多人連吃飽都成困難,所以經常天剛黑便睡覺,從而節省蠟燭。

即使這樣,仍需要買幾根蠟燭備著,蠟燭能存放兩三年,倒不怕壞掉。

掌櫃原本擔心這群外鄉人不給錢,等對方真的拿出銀子來,他臉上才露出點笑模樣。

每個人都買了東西,尤其是窗紙,可叫他賺不少錢。

他們又在鹽商手裏買來鹽巴。

逃荒之前,有些人家手裏的鹽巴就已經用完。

長久不攝入鹽分很容易導致四肢乏力、精神不濟,為了讓身體更強壯,鹽用光的人家在宰殺牲畜或者碰見野物時,特地接血來喝,實在不行還會舔舐自己出的汗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