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明州(第2/3頁)

王寶興瞅準機會就與把總套近乎,把總自然看出他們攜帶那麽多糧食,當時說不震驚是假的,所以他倒不排斥王寶興的接近。

能在亂世裏保全數目眾多的家當,絕非尋常人,若他們在南方也能混出點名堂,自己也能結個善緣。

知道王寶興有童生功名之後,把總對他的輕視又少了幾分。

他是七品官階,能夠接觸的皆為武人,倒很少能接觸有功名的人,哪怕王寶興的童生功名比不得秀才、舉人,卻照樣能收獲幾分重視。

正在這個過程中,王寶興得知把總姓鄭,家就在章陽府。

因此,他對章陽府的情況十分清楚。

鄭把總對王寶興透露:“章陽府裏頭,明州最為富庶,難得我們投緣,到時候我定會替你美言幾句,將你們分到明州去。”

王寶興悄悄給他塞個金錠子:“亂世裏人人不容易,官爺你隨我們長途跋涉也受累了,這點銀子是我和族人的一點心意。”

鄭把總開始以為王寶興遞給自己的是銀子,摸著不對勁瞥一眼才看清居然是塊金子。

他窮苦人家出身,現在家業皆靠他拼命掙來,南邊倭寇匪禍不斷,說不準哪天人就沒了。

加上軍中低階武官很難撈到油水,見到王寶興給的孝敬,他待王寶興更加真切。

若只有塊銀子,他頂多繼續做做面子功夫。

然而人家直接給他塞了塊金子,在軍餉不時被拖欠的亂世,夠他好幾年的俸祿。

他幾乎掏心窩子與王寶興說了自己所知道的全部。

“你帶的族人多,按規矩肯定不能分到一處,到時候我給你打聽打聽,看能不能想些旁的法子。”

他在兩個月前押送災民去章陽府,當地官府怕生亂子,將災民們重新編好戶籍,然後分發到不同村落裏。

當然,一家子肯定會在一處,不過那麽多族人就說不準了。

上回有個六七十號人的宗族,也是打北邊逃難過來的,等到重新編戶籍時,居然被分到了三處。

人們的宗族觀念極盛,將他們打亂跟要人的命差不離,中間還鬧過一場。

但有些規模小的村子人數只有二十來人,尋常的也不過百十號人,只有富庶些的才會有幾百上千的人口,把這群人分到一處,難免會讓原先土生土長的村民擔憂。

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兩邊必定會產生沖突。

所以,官府怕生亂子,果斷將逃難而來的災民們重新編戶籍打亂之後再加以分配。

六七十號人的規模尚且不可以,更別提人數有兩三倍之多的王家村車隊了。

等到分配地界的時候,肯定又是一把糊塗賬。

鄭把總清楚中間的關竅,提前給王寶興提個醒,好讓他有個準備。

“若能分到城裏去就好了。”有人感嘆。

此時的城裏人與後世可不同,城裏人照樣有地,平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的生活與村民們沒有區別,頂多方便把糧食或者自家織的布拿去售賣罷了。

城裏大半都人需要從事耕種行動,只有官府的官吏、衙役以及商人、地主等才不用下地。

而且城市周邊的土地地價更高,買賣尚且不夠,肯定沒有多余的能分給災民。

木槿只盼望別被分到山旮旯去,最好離城裏近些,這樣的話,往後生活也會有更多的選擇空間。

另外,因為有鄭把總的照應,再沒有原先那麽多兵丁肆無忌憚來車隊拿糧食。

王寶興也是個會做人的,有時候光靠當官的也不成,因為事情都是由下頭人來做,把人得罪光肯定討不到好處。

他拿出五袋糧食給官兵們:“這些時日辛苦官爺們的照應,這是我和族人們的孝敬,還望官爺笑納。”

他拿出的糧食足夠讓官兵們飽飽吃兩頓。

經常需要餓肚子的普通兵丁也對王寶興充滿好感,他們在接下來的路上倒沒有遇見太多為難。

隨著時間的流逝,上萬人的隊伍逐漸向章陽府靠近。

章陽府的人仿佛已經見怪不怪,與鄭把總交接之後,就有官府的人過來登記造冊。

他們需要登記災民的人數,從而加以分配。

鄭把總管王寶興要來二十兩銀子。

他偷偷塞給負責的小吏,不求將人全放到同個村子裏,只要挨近些就成。

他來過兩趟,加之自己家就在章陽府,所以與小吏倒已經熟絡起來。

小吏得到好處,另外還有鄭把總的面子情,爽快地將車隊裏一百多號人分到明州,至於到明州之後,就不歸他管了。

“明州那邊能收兩千人,便讓他們一塊跟著過去吧。”

小吏輕飄飄幾句話,定格了他們的未來。

作者有話說:

①把總:七品武官,手底下大概有五百來號兵

另外,明天會有雙更的

感謝在2022-05-04 20:07:37~2022-05-05 20:16:29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