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祖母(第2/3頁)

四個兒子裏頭老三最有出息,結果卻被那群天殺的土匪給殺死,最小的孫子孫女死不見屍,祖母眼睛都要哭瞎了。

聽老大說細娘回來江梁城時,祖母還扯著嗓子問:“啥?細娘回來啦?你可別誆騙你老娘!”

她耳朵早兩年就聽不見,聽老大重復好幾遍才確定細娘回來的事。

老婆子腿腳不便利,靠幾個兒子套車拉過來才成。

大伯父嫌棄細娘丟掉清白,著實不願再與她牽扯,奈何老母親一哭二鬧三上吊非要來見孫女,最後耗不過老婆子,只能答應帶她過來。

看見祖母,細娘在幾步之外跪下。

她怕祖母也會跟叔伯們一樣嫌棄自己。

老婆子顫抖著伸出手,招呼細娘過去。

她已經七十歲,除卻富貴人家,整個江梁城也很難找到如她般高壽的,就算早年間也唾棄丟掉清白的婦人,但活了那麽多年,老婆子竟咂摸出不少大道理。

跟她一般歲數的,早十幾二十年就被埋進黃土裏,現在爛到骨頭渣都不剩,早年花費好些年都想不清楚的事兒等快入土方才咂摸出味來。

經歷的生離死別多了,那點所謂的清白不過是做給世人看的,清白也好、不清白也罷,都改不了命數。

所以說,人活著不能只把自己拘在個小框框裏頭,不然一輩子也就那樣嘍。

看見四個兒子如出一轍的迂腐,老婆子總覺得當年不該把兒子送去老秀才的私塾裏頭。

她跟老頭子置下的家業不少,江梁城又不比鄉下,若想管理好家財總要認識幾個字才不至於被人蒙騙去。

所以自老大開始,每個兒子都在十來歲的年紀被送到老秀才的私塾裏頭念上兩年書,老夫妻倆不求別的,只消兒子認得幾個字會算數就成。

就算在江梁城裏頭,幾十個人裏頭都不一定能找到個識字的,所以她家有四個識字的兒子著實令不少人艷羨,老夫妻倆也兀自得意。

結果好的沒學到,壞的倒給學了個十成十。

兒子們頂多學會《千字文》《三字經》而已,但開口就是“之乎者也”“子曰”,至於“子曰”後頭是啥,四個兒子沒有能說清楚的。

老婆子活的年歲越久、經歷越多反而越後悔當初把兒子交給固執酸腐的老秀才,所以聽老大用恨鐵不成鋼的語氣說起孫女,老婆子氣急。

老大快五十的人,頭發都白了,她再說旁的也來不及。

老婆子只能讓他兄弟三個將自己拉到此處來。

好在兒子們迂腐歸迂腐,卻個頂個的孝順,聽見老娘吩咐,二話不說就將她帶來。

她行動不便,孫女又在幾步之外,著實把老婆子急到不行。

見祖母顫抖雙手招呼自己過去,細娘才大著膽子跪伏到祖母身旁。

祖母撫摸細娘黑亮的頭發,不停說:“孩子受苦了。”

孫女被嬌養著長大,頭發又黑又亮,經歷過許多劫難之後,即使顏色比不得從前,頭發卻照舊又黑又亮,比別人好看許多。

細娘趴在祖母身旁嗚嗚直哭。

她以為祖母也會同叔伯們一樣覺得她有辱門楣、逼自己去死,見到祖母如同往常般憐愛地看著她,她仿佛回到了從前承歡膝下的日子,再也控制不住情緒,哭了許久才停下。

“真是個苦命的孩子。你聽祖母的,等到南邊之後莫要再回來,往後要好生活著,甭管旁人說啥,自個兒過好日子最重要。”

祖母明白自己活不了幾年,她活著的時候能讓兒子們顧念自己,從而好好對待孫女,可她一旦死去,孫女又會回到孤苦無依的狀態,還有街坊鄰居的風言風語,細娘想過好日子都難。

她進來之後首先把車隊打量個遍,見到裏頭皆為老實忠厚之人,而且人家既能將細娘等人好生帶到江梁城,定不是壞人。

讓細娘跟隨他們去新地界重新開始,比在江梁城更好過活。

老婆子從袖子裏摸出個紅布包裹的東西來,遞給細娘。

“你幾個姐姐出嫁時,我都給了她們陪嫁,今日我將你的那份帶來了,往後過日子也好有個傍身之物。”

四個兒子皆十分孝順,所以祖母手裏頭不缺銀錢,她早幾年就給孫女們備好嫁妝,每人一個銀鐲子,誰也不偏向。

見細娘要將紅布打開,祖母將手附在孫女手背上,繼而拍了拍,她的意思是離開後再打開。

顧念細娘孤苦無依,祖母把自己早年的金戒指、金耳環一並放在裏頭,若讓三個兒子瞧見,總歸不好。

祖孫二人說了不少體己話,眼見太陽快出來,祖母不敢繼續耽擱時間,她對細娘說:“該囑咐的我都囑咐了,你記得我說的話,活著最重要。”

然後,她讓長子將自己推到王寶興跟前。

老婆子眼花耳聾,心裏卻跟明鏡似的,剛進來就看出王寶興才是主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