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賣糧(第3/4頁)

“統共二百八十鬥,也就是五千六百斤,每戶人家要出二百二十四斤。”

二虎子家說了不打算賣糧,所以只有二十五戶人家賣。

王寶興點頭:“每戶差不離兩麻袋。”

兩麻袋東西瞅著不多,可在堆成半個小山高的糧食中,減少兩麻袋之後仍舊可以輕松不少。

當然,只是不用經常走著走著就掉落東西,速度照樣會慢,同樣需要花費大力氣拉車、推車。

三個人紛紛家去拿秤砣、拿銀子,而車隊裏的人則忙著往下搬糧食。

崇武搬糧食時嘴巴耷拉下來,任誰都能瞧出他心裏不情願。

木槿安慰崇武:“少了這些糧食你和兄長就能輕快些,咱們也不必走著走著就掉東西了。”

在王家村時,崇武有大半年挨餓的日子,他心裏不樂意把糧食拿出來,不過糧食實在太重,即使他們在逃荒路上走了八個多月消耗掉很多糧食,可後頭在土匪窩裏得來的兩千斤糧食又將牛車還有他挑的竹筐給裝滿了。

崇武即使不樂意也只能看著糧食被賣掉。

王寶山和王李氏同樣不情願,二十多兩銀子固然重要,但他家頗有積蓄,所以並不像其余族人般寶貝它。

王寶興轉頭靠看拴在旁邊的黃牛,認命地嘆口氣。

賣吧,少了兩麻袋糧食,牛也能好受點。

從山上到江梁城這八日,他家牛已經有兩回被累到口吐白沫,這還是老妻和兒媳在後頭幫忙推車的結果。

若再如此下去,不提牛,人都吃不消。

幾個鄰居很快便回來了,他們還帶來幾個年輕漢子,應當是家裏的兒子。

趙掌櫃將手裏的布兜打開,裏頭是白花花的銀子,格外晃眼。

接著,趙掌櫃將家裏的秤砣拿出來,急忙說:“咱們先將糧食稱出來,接著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錯過這個村可沒有這個店了,他生怕王寶興反悔。

各家各戶早就將糧食拿出來,配合趙掌櫃稱好斤兩。

另外兩戶人家亦是如此,等將糧食稱出來,方才結算銀子。

趙掌櫃是最大的主顧,光他就買去四千斤糧食,比另外兩人加起來都多。

他清楚光自己和兩個兒子搬動不容易,所以自己在院子裏盯著糧食,讓兒子們先過去給鄰居幫忙。

有去才能有回,等自家搬動的時候,他們也得過來幫自己。

又過去半個多時辰,方才將這群人送走。

臨走時,三戶鄰居不忘同王寶興說:“若有其他人家過來問,還望老翁莫要與人提起我們三家過來買糧之事。”

許多人家糧食已經快見底了,再過幾個月情況肯定會更糟糕,若被讓人知曉自己買了糧食,恐怕會給家裏招致禍端。

見王寶興鄭重答應,三人方才帶著各自的兒子家去。

木槿她們覺得賺了,三戶人家同樣覺得賺了。

糧價貴歸貴,可這是幾個月前的價,如果他們不想用,轉手倒賣出去價格就能翻倍。

當然,在保命面前,銀子也得讓路,他肯定不會將糧食賣出去。

宅子裏頭——

見王寶興要將整兜銀子分掉,族人們趕忙制止。

王寶根有遠見,他勸道:“族長,光進江梁城就耗費這麽多銀兩,真等安家還不曉得什麽情形,而且等安家之後還要建宗祠,恐怕又要花費不少銀兩。還往族長替我們保管。”

重建宗祠對於人們來說與娶妻生子同樣重要。

尚在王家村時,許多人家住著透風漏雨的茅草屋,可宗祠卻用青磚紅瓦建成,宗祠對於他們來說,代表著生命的傳遞與延續,是許多人人生中的頭等大事。

剛出發時,眾人還盼望幾年後能回西邊。

可逃荒快九個月,經歷九死一生才走到此處,許多人的觀念也隨之轉變:自己這輩子恐怕很難再回故鄉,等兒孫們長大之後讓他們再回去吧。

在族人們的堅持之下,銀子被放在王寶興處。

而族人們也各自回到自家的位置準備吃飯。

王李氏在蒸完饅頭之後又擀了面條,外頭冷的能凍死人,合該吃點熱乎飯食。

中間王寶山和王李氏不停給木槿撈面:“你還傷著,趕緊多吃點補補身子。”

除了面食,家裏實在沒有別的食物,王李氏為了下面條,特地去跟有蔥姜的人家借了蔥姜。

現在借東西難免有還不了的嫌疑,然而王李氏和王寶山厚道大半輩子,在村裏有良好的口碑,人們倒願意信她。

見王李氏要用糧食換蔥姜,婦人趕緊拒絕:“不提在村裏時你和族長家接濟俺糧食,就是你家閨女三番四次救俺們,俺也不能因為兩片蔥要你的糧食,你且拿去!”

家家戶戶都有足夠的糧食,許多族人又感念木槿的幫助,所以在這等小事上,人家死活不肯占便宜。

加入蔥姜還有鹽的面條極香,不提車隊裏的人,院子門口甚至能夠聞到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