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凜冬(第2/3頁)

“族長,這是何處?”

走出大山後,大夥終於來到低矮的丘陵平地上,面前橫著座石頭砌成的界碑。

以前路過小的村莊城鎮時,也會有界碑,不過很少有兩米來高的,所以眾人不注意都難。

車隊裏就王寶興識字多,是以大家皆看向他。

界碑下頭刻著不少字,木槿認不大全,她只看見“江梁城”三個大字。

王寶興對族人們說:“待過去江梁城,我們就真正到了南方的地界,不久就能安頓下來了。”

他努力抑制住自己的興奮,看模樣依舊是那個喜怒不形於色的領頭人。

除王寶興外,沒有人知道江梁城代表什麽,不過他們聽見族長說即將能夠安頓下來,心頭大喜。

過了那麽久風餐露宿、朝不保夕的日子,族人們無不渴望能夠早些安頓下來。

“安頓下來好,待安頓下來,俺要蓋個大屋子,再砌個土炕,到時候先睡個十日八日的。”

他日日如同牲畜般拉著家當往前走,雖說經過半個多月的修養,身子稍微好些,可終究不比從前。

何況他還是家裏的頂梁柱,輕易不敢跟婆娘孩子說累,只好忍著。

有時候自己都覺得快要忍不下去,現在聽到即將到南方水草豐茂的地方定居,怎麽會不高興。

他後頭的漢子跟腔:“俺聽說南方糧食更足,以後俺說不準能頓頓吃飽飯。”

說完,他自己覺得不妥,又補上句:“吃不飽也不打緊,不餓死就成。”

族人們之所以背井離鄉出來逃荒,最怕餓死。

現在手裏的糧食夠吃兩年不假,可往後呢?

人又不是只活個兩三年,若想不斷了香火,還要考量長遠些才對。

木槿看向遠方,依舊是一望無際的荒野,連個村莊都不見。

到江梁城,還有很長的路需要走。

然而路再長也不打緊,至少能夠看見點希望,不像從前一樣跟個沒頭蒼蠅似的到處亂撞。

走過江梁城的界碑後,天色漸漸暗下來,沒辦法繼續趕路,車隊便選擇原地駐紮。

王李氏把麻袋鋪在最底下,然後才鋪上被褥。

自打下過雪之後,地上有很嚴重的寒氣,為避免寒氣入體,凡是帶麻袋出來的族人,無一不是先將麻袋鋪在最下面。

就算麻袋的作用有限,卻終究能抵擋些,不至於讓人太難受。

王李氏帶著詫異與木槿感嘆,路上的災民越發少了。

木槿出發後就注意到,路上行走的災民比下大雪之前少了一半多。

裏頭固然有找地方躲避寒冬的,卻還有好多被凍死餓死,車隊此前碰見的屍體並非例外,之後還碰見過好些,不過要麽在路旁要麽在草叢裏。

那些人皆身穿單衣,一瞧就是找不到躲避風雪的地方從而被活活凍死。

王李氏和王寶山多次感嘆自己身子骨不如從前,話裏話外頗多悲觀,木槿怕加重他們擔憂,沒有與他們提她的猜想。

木槿道:“災民變少,那就說明南方的情形比我們好多了,至少不用背井離鄉。”

王李氏面露疑惑。

木槿狡辯說:“娘,你要相信我,我什麽時候看走過眼。”

王李氏有沒有相信木槿的話不清楚,可她的注意力總算轉移了,至少沒有再哀嘆時運不濟。

木槿又把如意吉祥抱出來,前幾日,她驚喜地發現如意居然會叫娘了。

不出意外應當是在山洞裏那半個多月的教學成果。

她知道凡事要慢慢來才行的道理,路上不累的時候盡量逗弄兩個孩子說話,晚間也會盡力在後面抱著他們練習走路。

假如木槿太勞累,則會把她們放在鋪蓋上,任由孩子爬來爬去自個兒玩。

周氏在燒火,依舊給家裏每個人準備一碗熱水,然後再熱熱雜面饅頭。

現在倒不再幹旱,可車隊經常露宿荒野,想找個水井格外艱難,而且又因為之前的幹旱持續時間太長,幹涸的河流很難突然有水,所以眾人少不得繼續儉省用水。

煮完水,王李氏支使木槿端碗熱水給二虎子送去。

二虎子家沒有鍋,糯米粉還能生吃,可總沒辦法數日不喝口熱乎的,所以木槿家、王寶興家、王寶根家還有有糧家輪流給他熱水。

倒沒有誰規定這個規矩,大家不過形成了某種隱秘的默契而已。

二虎子娘感激地接過熱水。

她跟兒子生了個小火堆烤火,身上漸漸熱乎起來,喝完木槿給的熱水之後,更覺得舒暢不少。

母子倆狀態比從前好許多,可以明顯感覺到她們的求生意志更加強烈。

木槿又把雙胞胎喂飽,就馬上鉆進溫暖的被窩。

寒冬來臨之後,她就格外懷念現代的帳篷。

假若有個帳篷,呆在裏頭絕對更暖和、更舒坦,被大風吹到得風寒的概率也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