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征兵(第2/2頁)

最後關頭還是王寶興出來阻止那些人,城門口只要過去就有粥可以領,無論男女。

如果報名募兵以後,還有額外的窩頭分發給他們,這對很多人來說都有極大的誘惑。王寶興看著領著粥回來的災民,碗裏的粥十分稀薄,再誇張一點都可以把整張臉照清楚。即便如此,他們對手裏捧的粥也十分珍惜,有的不顧粥還燙著,就一口氣喝下去,他們心裏深深覺得只有吃到肚子裏的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

也有人妻子兒女力氣小,擠不進去,只能先自己擠進去打粥給家裏人吃,回來時還生怕被旁人搶奪去。

城門那頭人擠人,沒有半個時辰壓根領不到粥,王寶興想著,與其讓族人們多費力氣領那麽稀薄的粥,還不如節省時間趕緊上路,等真的走到有水有莊稼的地方,隨便他們吃到撐都沒問題。

——

王寶山家,隨著起初做好的雜糧餅快要被消耗殆盡,崇文崇武身上挑的擔子比剛出發時要輕上一小半,現在裏頭只剩下鍋碗和被褥而已。

王李氏同木槿念叨著,等再停下來一定要尋些水重新做餅子,不然後頭就只能熬粥喝了。

說著話就想到難民們手裏捧著的稀粥,心裏極不舒坦,王李氏內心是回避想這個的,她生怕自家在糧食耗盡以後也遇到這種情況。

木槿看出王李氏的恐懼,安慰說:“咱家糧食省著吃,足夠支撐著咱們走到有水能種莊稼的地方,娘,你莫要擔心。”

就算王家的糧食耗盡,光她空間裏三千斤糧食,就夠讓他們全家吃上一兩年了。這還沒有算便利店裏的食物。

後世史書上描寫災荒,可能只有輕飄飄幾句“歲饑,人相食”,可真正開始來到荒年,開始逃荒以後,才會明白那幾個字裏面藏著多少血淚,堆積著多少白骨。

但是,木槿必須穩住王李氏。

逃荒途中,有足夠的糧食支撐只是能夠成功活到最後的首要條件,此外還需要逃荒者有足夠的毅力支撐他們走到目的地,一旦精氣神丟掉,那麽很難活著走過去。

王李氏緊緊頭上的方巾:“老天爺一定要保佑咱家平平安安活著走出去。”

至於走到哪裏去,王李氏自己都不曉得。

大多數農家人都沒有到過太遠的地方,能夠去縣城一趟就值得與鄉鄰吹噓好一陣子。他們心裏只有眼中看到的四方天空,離開時滿心想著或許老天爺保佑他們走個幾百裏就能夠尋找到有水源有糧食的地方。因為在他們眼裏,幾百裏已經是天大的距離。

可是,現在距離出發的地方越來越遠,周邊依舊是一片光禿禿的景象,看不到半點綠色。

本來就沒有具體方向的旅人們愈發迷惘。只是麻木地向前行進。

木槿替王李氏把頭上的方巾掖好,直勾勾盯著前方說:“有我在,就一定能讓全家人活著走出去。”

這句話與其是對王李氏說,還不如說是對自己說的。

木槿現在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活著,讓全家人活下去!

既然上天讓自己穿越,就算不需要建功立業,總不至於剛走上逃荒路就掛掉,木槿堅信自己可以活著走到最後。

甚至連木槿自己都沒有意識到,自從開始逃荒以後,不僅是崇武崇文,她甚至把自己都當做一台機器,努力用最少的投入獲取最大的回報。

半路上額外補充的蛋白質,對於木槿來說,從來不是為了口腹之欲,而是為了讓這具身體可以更加強壯,讓她可以活著走到最終目的地。

對於崇文崇武的加餐更是如此,其中固然有心疼的成分,更多是因為這些東西可以減小他們累倒在半路上的可能性,撐著他們負擔沉重的勞動。

在巨大的身體折磨之中,不光木槿、也不只是王家,所有人家都是如此。即使他們因為沒有受過足夠的教育,沒辦法有條理地說出其中的道理,但他們潛意識中都是這樣的想法,幾乎沒有意外。

作者有話說:

這是今天的第一更,晚上八到十點還會更新第二次,謝謝大家一直以來的理解和支持,加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