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麻木(第2/2頁)

王寶根說話比他婆娘有分量地多,他是疙瘩最親近的男性長輩,有著極大的話語權。王寶根之所以不輕易出面,一則是因為這是女人之間的事,他不好插手;二則疙瘩娘守寡,他作為小叔子得避嫌。

今天鬧得這樣大,全村人都在看熱鬧,他不能不管。

村裏同疙瘩媳婦關系親近的婦人也紛紛過去勸她,疙瘩媳婦只一個勁地抽噎。

她並不是一個膽大的婦人,否則不可能讓婆婆欺負數十年,今天逼不得已才反抗一次,結果鬧得動靜這樣大,她那股子勁消失之後整個人又恢復靦腆的狀態。

她摟著幾個兒女,眼淚浸濕了衣襟。

鬧了好一陣,這場看似是婆媳爭端實則為糧食爭奪戰的鬧劇終於拉下帷幕,所有人都裝好自家的家當,準備著上路。

銅鑼聲應景地響起來,木槿也咽下最後一口雜糧餅,準備跟著上路。

如果說穿越一開始她還有心情可憐旁人的話,那麽現在因為見得太多,也便麻木了。

這種麻木甚至和冷血無關,只是因為見得多卻又無力改變,所以只好收起那副悲天憫人的心緒。

木槿戴好口罩又圍上圍巾,才繼續跟著走。

本來以為往東走的話天氣或許會好一點,不說立馬有水,不這麽幹冷就好。可幾天下來,他們走了數百裏地,所到之處仍舊是一片光禿禿的場景,不僅看不到希望,甚至會有一點絕望。昨天王寶根家的閨女,走路走熱了便摘下圍巾,被風吹了一天,今天臉都裂開個口子,雖然不大,可看著很疼,不管男女,再沒有僥幸的,一個個都重新圍上圍巾。

武城縣和他們府城隔著數百裏,中間沒有任何大型城鎮,只能見到零零散散的小村子。

大家出發這麽久,一部分帶水少的,幾乎沒剩下多少,而有牲畜的人家只管更難過。

好多人家的牲畜都已經六七日不曾飲水,瀕臨極限。這便導致牲畜行進非常緩慢,拖慢了整支隊伍的行進速度。

木槿她們家的水已經見底了,剩下的水勉強可以裝滿一個水囊,可是不算兩個孩子,家裏光大人就六口人,即使一人喝一口,也不過能夠支撐幾日而已。

就連隊伍裏帶著一個大澡桶的王寶興家,現在水不過剩下一半而已,他家有兩頭牲畜,家當又多,不得不隔幾日給牲畜喂一回水。

好多人家的牲畜都因為嚴重缺水而處於半罷工狀態,王寶山看到自家的黃牛雖然因為連日拉著糧食家當趕路略顯疲累,速度也比剛出發時慢了些許,可同其他人家完全不一樣,至少他家的牛還老老實實趕路,不像王寶根他們幾家一樣還得那鞭子下狠勁抽才會趕路。

家裏除了木槿這個知道真相的人之外,其他人都一致覺得自家牛有靈性。

其實木槿也怕做的太過會露餡,她後面差不多兩天才會尋機會給牛喂一次水,每次只有半桶的量。

她空間裏儲水非常多,再不濟還有數目眾多的飲料可以應急,但現在的情況比預想還要嚴重,水源的稀缺程度簡直不可想象,所以木槿只能精打細算每一滴水。

家裏現在也不會把水放在鍋裏熱過再給每個人分一小碗了,而是裝在水囊裏,每個人只抿一小口。

木槿怕招致懷疑,雖然也喝,但每次只裝模作樣地抿一下。

她本來還想悄悄給家裏的水囊了略微灌上一點水的,可是怕家裏人管不住嘴多喝,水囊由王李氏保管,木槿壓根接觸不到。

她只好趁著沒人喝空間裏的水,以此減輕家裏的用水壓力。

最為苦惱的就要屬吉祥如意的喂食問題了,原先水源不像如今這般緊缺,她還能拿一個水囊裝模作樣,現在想要拿水囊做掩飾都沒有辦法,她只能趁著休息時間抓緊喂。

第一次的時候由於時間太過緊迫,孩子不配合,結果之後一直沒有尋到機會喂它們,兩個孩子不得不吃家裏頭的白面餅。

在有過幾次“經驗”之後,木槿才越發老練,連兩個孩子都不知不覺提高了配合度。

作者有話說:

①古代鄉土人情社會,不像現在一樣可以隨時換一個城市工作,基本呆在一個地方就是一輩子,不管男女,名聲都很重要。倒不是名聲好會有太大的利益,而是一旦名聲壞了,別人肯定遠著你,然後兒女親事也會受到影響。所以好多人都想有個好名聲,即使婆媳不睦,也不能傳的太遠。

②一旦饑荒來臨,女人和孩子總會是第一個遭殃的,因為不管是傳統觀念還是在力氣上,她們都很難和男人抗衡,所以才有了所謂的賣兒鬻女。我看關於1942的一些史書和回憶錄的時候,有一個印象特別深刻的是說用幾升小米可以換一個媳婦,當時特別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