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饑餓(第2/3頁)

王李氏接茬:“可不是,我這一蹲身子,腿疼得要命。”

“你兩個兄弟天天挑擔子出大力氣,我跟你爹打主意說以後讓他們每頓多吃一個餅子,不然沒力氣挑擔子。”

王李氏怕木槿多想,特地跟她說一句。

木槿當然沒問題,即便王李氏不提,她也會同他們說。

出來逃荒前,運動量不算大,一頓一個餅子能吃七成飽,還排除掉崇武這種長身體飯量大的;開始逃荒以來,雖然吃的雜糧餅要比在家裏吃的大上一圈,但木槿自己跟著王家吃,都覺得一個餅子難以吃撐起如此大的運動量,常常走到一半就餓肚子,更別說挑著幾百斤擔子的崇文崇武兩兄弟。

——

銅鑼咣當咣當響起。

——這是提醒他們收拾東西趕路的信號。

王家村村民加上前來投奔他們的親戚加起來得將近二百來個人,即便扯著嗓子喊,後頭的人依舊很難聽見前面說什麽。

幸好臨走前帶上了祠堂裏的銅鑼,要出發或者休息時就敲銅鑼,晚上守夜發現有不對勁的也會敲銅鑼讓大家起來。

“你走路時順帶著吃了,餓著肚子可不行。”王李氏說。

木槿當然明白,餓著肚子逃荒無異於送死。

木槿擡頭看了一眼天空,月亮的輪廓若隱若現,天剛剛開始亮起來,想必大部分人家都在吃從家裏頭帶來的幹糧,而沒有選擇生火造飯。

王寶山就是挨著牛睡的,缺衣少食的時候,牛不僅是運輸工具還能變成旁人嘴裏的食物,為了不讓自家的牛被偷走,王寶山睡覺都要牽著韁繩睡。

所以他早早給自家老黃牛喂好草料,加上有木槿清晨悄悄喂的水,老黃牛的狀態還算好。

崇武替木槿把裝雙胞胎的竹筐再次固定好,趁沒人注意,給木槿塞過去半個餅子。

“爹娘每頓多給我跟大哥一個餅。”他解釋道。

昨天趕路時,崇武聽到木槿肚子餓的呱呱叫,他想,姐姐生外甥外甥女時傷到了身體,總不能天天餓著,所以當王李氏多給他一個餅時,崇武特地留下半個給木槿。

木槿擺手拒絕:“挑擔子不輕省,你吃飽才有力氣,不然半路上餓倒了怎麽辦?”

雖然拒絕,木槿卻著實感到欣慰,總算沒有白疼他。

崇武舉著不肯收回去。

木槿說:“聽姐姐的,咱們路上不一定太平,你強強壯壯的才能讓外頭覬覦咱家糧食的人不敢輕易搶奪,不然有事的時候,誰來保護家裏的糧食!”

工業革命之後,力氣大不大,人是否強壯不再是評價個人價值的標準,女性才徹底有實現自我價值的機會。但在工業革命之前的小農社會,男性數量少就意味著勞動力少,意味著戰鬥力差,更容易受到欺負,尤其在逃荒路上,壯勞力少的家庭很難平安走到最後,所以崇文崇武必須保持健康的狀態,只有如此才能保護家裏的婦孺。

如果沒有崇文崇武,只有家裏的女人和王寶山的話,很難守住手裏頭的糧食。

木槿一邊走一邊啃手裏的東西,說實話,餅子很涼,時不時還有冷風灌進嘴裏,那滋味一點都不好受。

木槿也會喝自己水囊裏的牛奶,不過牛奶這種東西,不運動的時候或許能擋擋饑,但運動量一大,還真算不了什麽。①

昨天木槿就被餓到半死。

太小年紀生產又遇到難產,這具身體到現在都沒有徹底恢復,木槿覺得繼續這樣下去不是事,她必須尋找機會用空間裏的東西補充能量。

不過饅頭或者雞腿鹵蛋是不能輕易拿出來的,尤其是後兩者。

因為隊伍裏的人普遍受著饑餓的折磨,對於食物的嗅覺格外靈敏,空間裏的饅頭都是溫熱的,如果挨的近的話,這種氣味很容易被人察覺。②

如果木槿想要用饅頭加餐,和其他人間隔兩米以上才不會暴露。

她從空間拿出士力架,包裝提前就去好了,兩口把整條塞進嘴裏,戴上口罩之後才開始咀嚼。

說實話,士力架當零食吃還行,但當主食,簡直在開玩笑!

因為量太小,並不足以抵擋饑餓。

作者有話說:

①不管牛奶或者還是飲料,在運動量不大的時候,還可以抵擋饑餓,但是運動量一大,作用就很小了。去年我有一次去爬山,當時帶了牛奶面包,覺得平時吃這種東西很擋餓。當時是晚上八點開始爬的,特地在七點吃飽了晚飯,但是真正爬起來,能量消耗特別特別大,差不多兩個小時後就又累又餓。喝一罐牛奶,然後吃了一塊面包補充能量,也就多頂了一個半小時(左右)。所以說,運動量特別大的時候,補充能量還得靠主食。

②對於處於極度饑餓中的人來說,別說火腿腸或者雞腿這種本來就容易發出氣味的東西,就連饅頭都帶著香氣。我前幾天不是為了體驗逃荒的饑餓感一整天沒有吃東西嘛!那天晚上,我媽買饅頭回家,在特別餓的情況下,我就能夠遠遠聞到饅頭香味,而且特別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