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沙塵(第2/3頁)

“那咱們過年給鄉親們拿出去?”

王寶興搖頭:“家家省著吃用糧食,他們不至於餓到。等出正月再說,不然太容易得來,他們不會珍惜,吃完再管咱們借糧怎麽辦?”

王寶山聽罷深深折服,他沒想到這一層,還是族長深謀遠慮。

王寶山在王寶興家待到很晚才家去,家去時村裏已經沒有多少火光了。

唯一的火光還是村裏巡邏的壯丁手中火把發出的。

本來見他久久不曾歸來,王李氏等的心焦,都想讓崇文過去看看是否出什麽事了。

王寶山把借糧一事跟家裏人一一說起。

他主要在和王李氏還有崇文二人說。

崇武性子跳脫不頂事,周氏更多在給她娘家籌劃,而且公媳還得避嫌,所以自然不會跟他二人商量。

其實,王李氏和崇文心裏頭都不大樂意,但仔細想想,也只有這樣才能夠保住自家。

自從田裏沒辦法再種田,來她家串門的人不少,中間就婦人借著同王李氏一道納鞋底的由頭左瞅瞅右瞅瞅,話裏話外打聽她家有多少糧食,王李氏看著就怪心慌的。

拿出去也好,至少沒人再覬覦自家的糧食。

而且族長家出大頭,他們家才出五百斤,五百斤咬咬牙還能夠拿出來。

等兒子兒媳回去,王李氏跟丈夫說:“還是木槿這孩子有遠見,咱們當初應該也多少買些大米小米來,咱家又不缺銀子。”

糧荒到來之前,李家就算敗落也不會短了吃喝,而接濟周家只需要糧食就行,王家壓力並不像如今這樣大。

銀錢在王寶山夫婦手裏緊緊攥著,他們幾十年積累下來,加上王李氏當年帶來的嫁妝,上千兩銀子總是有的,當初就應該拿出幾十兩買些細糧放著。②

王寶山點頭:“咱那時候光想著自家年年往外頭賣糧得來銀子攢著,即使吃的細糧也是拿粗糧去換,誰知道現在有錢都會買不到糧食呢。木槿這丫頭有主意,我看著比她兄長還聰明……”

按照以往的收成,他家每年至少收一萬五千斤糧食,豐年時候甚至可以達到兩萬斤。那時候風調雨順沒有災情,他們留足一家人一年吃的,就往外頭賣,每年總能賣得上百兩銀子。③

王李氏在旁邊應和著。

家裏三個孩子,崇文和木槿都打小就有主意,只有崇武天天樂顛顛實則什麽都不曉得,但願他再大些能曉事。

木槿不知道爹娘把她誇的跟朵花似的,她回家之後十分滿足地倒在床上。

在寒冷的冬季能有一碗熱氣騰騰的肉食享用,簡直幸福到了極點。

如果能上網的話,那簡直就圓滿了。

木槿雖然有那麽一點遺憾,不過總歸瑕不掩瑜,她沒想到有一天自己的幸福閾值居然如此低,只要在冬天有柴燒有肉吃就能夠自我滿足。

——

災難打得人猝不及防,讓幸福的泡沫直接原地破裂。

現在已經臘月中旬,吉祥如意八個月大,除了睡午覺之外,他們白天仿佛有著無限的精力用來玩耍。

木槿照舊陪他們在炕上玩。

兩個孩子總想著爬到外頭去。

木槿還嚇唬姐弟倆:“外頭冷風跟刀子似的,一出去就打你們屁屁……”

結果冷風沒有來,倒來了沙塵暴。

那是個尋常的下午,木槿聽著外面的聲音沒太在意,只當今天的風吹的比往常猛烈些。

直到有細小的沙粒從窗戶縫隙裏刮進裏屋,茯才察覺到不對勁。

雙胞胎像有所感應似的,一直在哭。

她把孩子放到炕的最裏面,準備看看究竟怎麽回事。

結果剛打開外間的門,整個人就被強烈的氣流給撞得後退半步。

幸虧她當時斜著身子,大體上面朝西北方向,那股沙塵暴正是從西北邊吹過來的。

但凡木槿往外多邁一步,她都有可能被沙塵暴給吹走。

真的毫不誇張,外面風力極強,她前世今生皆未見過的那種強,剛剛打開門時,院子的上空就飄著東西。

即使有意識給身體補充營養來長高和擺脫過瘦的身體狀況,木槿現在估計只有八十斤,比剛穿過來時才重了幾斤。④

這樣的體重,面對沙塵暴簡直毫無抵抗之力。

作者有話說:

①這個方法是古代地主常用的剝削農民的方法,也是引起土地兼並和財富兩極分化的重要原因。

②③關於王寶山家的收入,我在設定的時候,把他家設定為富農和地主中間的階層,只需要一個小的跨越就能上升到地主,明代糧食畝產300斤左右,王寶山家好年成收獲的糧食可以達到將近兩萬斤。在完全吃飽的情況下,每個人每年大約會消耗600斤,他家五口人,大約消耗3000斤,交完賦稅後剩下的糧食差不多就是賣掉換銀子或者以物易物,這也是古代地主家的一大收入來源。當然,因為古代農民靠天吃飯,所以收入並不穩定,年成不好也能也會顆粒無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