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沖突(第2/3頁)

普通莊戶人家結親給個二兩已經算體面人,而王家直接給了五十兩銀子的聘金。

當時周氏的族人們可都眼熱壞了。

但周氏光娘家兄弟就有六個,兄弟們還得靠那聘金娶媳婦,所以壓根沒有嫁妝給她帶過去。

成親之後周氏三五不時補貼娘家,婆家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所以,看到大哥大嫂家自從周氏出嫁,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平常年份靠著周氏的接濟能吃的飽飽的,荒年也不用跟族人們一樣餓到吃觀音土,周氏的叔嬸就動起讓自家閨女也高嫁的心思。

他們一開始沒想跟王崇武結親,畢竟少有堂姊妹都嫁到同一戶人家的。

但周邊的富戶人家,哪有跟王家一樣的,就是他們閨女再水靈人家對方一看自家窮的叮當響,便斷掉結親的心思。

還有家倒沒立馬回絕,幾天後卻找他們說願意納他家閨女做妾。

做妾可是要被鄉親鄰居取笑的,除非那戶人家窮的要餓死,否則絕沒有眼睜睜看著女兒做妾的道理。

思來想去,只有王家那個小兒子合適。

周氏她爹周大山是家裏長子,偏偏爹娘強勢偏寵幼子周大海,把周大山養成個唯唯諾諾的性子。

這唯唯諾諾跟王寶山還不一樣,王寶山只是單純沒有主見,但旁人提出過分要求至少懂得拒絕,否則他不可能守住這麽大的家業。而周大山什麽都聽旁人的,平時挨村裏人欺負都不吭聲,回到家卻打老婆孩子泄氣。

這種情況直到周氏嫁人才消失,村裏人至少不敢再欺負他家了。

老二周大海一提起想把閨女嫁給王家二小子,周大山都不敢反駁的。

而周氏她娘,被周大山打了那麽多年,再有主見的性子都被長時間的拳打腳踢給磨平,中間沒說半個不字。

再加上周大海夫婦能說會道,一番利益糾纏成功把周氏說動,這才有了此後的故事。

整個過程都是周大海家的跟王李氏兩人在說話,周母一聲不吭。

按理說,木槿一個人的話,還能借機回家,不跟她們扯機鋒。

但吉祥如意兩個孩子都在,平時皆是木槿和王崇武一人抱一個家來家去的,現在崇武見到周家人到訪,不知道不好意思還是怎的,一溜沒了人影。

吉祥如意已經快六個月,平常能坐著玩會兒,木槿怕他們哭鬧就拿撥浪鼓逗他們。

周大海家的看到木槿,跟王李氏說:“木槿這是住家裏呐?”

“我跟她爹倒情願她回家裏住,結果這孩子非回許家,只晌午過來吃頓飯罷了。”

自從被周氏暗諷一通,木槿就很少來王家吃喝,除非白天帶著孩子過來玩趕上飯點才如此。

周大山家的沒反應,周大海家的反而像吃了她家糧食一樣:“要我說出嫁的閨女潑出去的水,那等明事理的都回自家吃喝,哪有賴在娘家的理兒,親家嫂子你說是不是?”

兩邊還沒給崇武跟她家閨女議親,他們夫婦卻真把王家的家業看成了自己的,仿佛木槿吃的是她家糧食一般。

王李氏眼裏,自家閨女有不好的,她跟王寶山可以數落,但別人一丁點資格都沒有。

她聽到周大海家的那話,心裏極不舒坦,諷刺說:“破落戶家的閨女當然如此,只是俺家糧食多,連親家都養的起,別說自家姑娘那一頓飯了。”

周家日子艱難,她跟王寶山不是那等沒人情味的,所以對周氏接濟娘家人的做法不聞不問,災荒到來,還主動送過二百斤糧食過去。

崇武早就把周氏暗地裏挖苦木槿的話學舌給他們聽,木槿自己說不讓計較,王李氏又念著周氏平時沒有功勞還有苦勞,當做沒發生。

結果今天周家人居然又來膈應木槿,王李氏不免氣憤,情急之下少不了諷刺。

話聲一落,不光周大海家的沒話說,連周氏母女都一齊漲紅了臉。

五年下來,他們周家占不少便宜,但王家從來沒有把接濟親家一事擺在明面上說,今天屬於第一回 。

作者有話說:

看到這幾章有小天使評論說女主有些聖母心了,這裏給大家解釋一下我的思路哦。

我初心本來想寫一個成長型女主的,開始的時候還沒有擺脫現代思維,見到有人在生死邊緣徘徊可能會有一點聖母心,就像現在的我們,如果有人要餓死在你身邊,哪怕之前和那個人有點小矛盾也不會見死不救,所以她才會給長身體的弟弟開小灶、救助栓柱一家、偷偷給一個帶孩子的母親塞糧食……她見識到了一部分缺乏糧食導致的惡,但是因為剛剛經歷,所以還沒辦法做到鐵石心腸。

就像之前有讀者提出的,周氏埋汰女主吃娘家糧食,女主在周氏和崇文成婚多年無子那裏為什麽還替她說話,女主肯定因為之前的矛盾打心底裏不喜歡周氏,但是也不能不分青紅皂白和其他人一樣往周氏身上潑臟水,尤其她受過現代教育內心知道沒有孩子不一定非要是女性的問題,與其說是女主替周氏說話,還不如說是她在替一個普通的舊時代女性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