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當鋪(第2/2頁)

“娘,你說什麽時候才能有雨呢?”

相比陌生的崇文崇武兩兄弟,木槿對跟現代父母長相相似的王寶山和王李氏有著天然的親近感。

王李氏抹了一把汗:“我活到這把年紀,還是頭一回碰見這麽大的災,李家村年前就有人餓死,咱們村靠河神爺爺賞飯吃才比他們好了點。”

木槿聽完心裏一咯噔,心裏的推測終於落實。

從她這一個月的觀察來看,她穿越的朝代雖然在中國歷史上沒有出現過,但不管是生產力發展狀況還是社會大背景,都像極了明末。

而眾所周知,明末十幾年動蕩的一大誘因就是糟糕的天氣狀況:旱災、洪澇、低溫……

十幾年時間裏,各類天氣災害商量好了似的交替發生,中間還伴隨著瘟疫和外族入侵,可謂是民不聊生。

餓死、凍死和死於戰爭的人不計其數。

南方雖然也有殃及,可不像北方部分地區一樣十室九空,活命的機會稍微大一些。

而王家莊位於西北方,正是被各類災難殃及最重的地方。

晚上金寶家又來給孩子喂完奶,木槿才拴上門睡覺。

睡前她拿出空間裏的手電筒,一點點巡視這個家的每一個角落。

剛開始看到廚房裏只剩下半袋小米和一袋粗糧,她還猜想是不是有地窖藏了糧食,結果巡視幾次都一無所獲。

木槿終於接受了家裏沒有存糧的現實。

不過也不算太過出人意料,畢竟許家沒有地,家裏收入大都來自原身公爹在縣城大戶人家幫忙盤賬或者許天賜的私塾。

空間裏東西雖多,實打實能拿出來的糧食卻少,木槿準備找個機會到城裏買點糧。

為了試探空間的屬性,木槿坐月子時就曾經悄悄把熱水放到空間裏,結果第二天拿出來水還是熱的。

她猜測空間裏時間是靜止的,這下倒不用擔心會不會放壞東西。

不過家裏統共只剩下一兩銀子,糧價又節節攀升,她實在沒有買糧的錢。

木槿對著空間裏一堆東西出神,能拿出來賣錢又不容易招致懷疑的實在太少了。

古代鹽價貴,空間裏的幾十袋鹽倒能換幾兩銀子,但鹽是由官府壟斷,要是她一下子拿出這麽多鹽出去賣,估計得被當做私鹽販子給抓起來。

正糾結的時候,木槿看到了貨架上的玻璃杯。

聽說在古代玻璃很珍貴,如果她沒有記錯的話,明代玻璃制品已經流入民間。

拿這個出來賣應該可以吧。

除了糧食,還得買些布匹和棉花,畢竟後面天氣變冷得早做準備。

木槿計劃好一切,只等待實施。

跟王寶山夫婦提起的時候,他們死活不同意木槿出門。

“現在到處缺衣少食,外頭還不知道亂成什麽樣,家裏短不了你跟孩子,要是缺東西跟你娘說,讓她給你置辦些就是。”王寶山說。

要不是王家莊跟縣城只隔著五裏地,木槿也不敢這時候冒險出門。

可是看形勢,往後勢必越來越亂,再想置辦東西恐怕就不容易了。

她之前隨王李氏歸置東西,見過家裏的地窖,裏面的糧食最多夠家裏人吃三四個月,地裏還不知道能收多少呢。

好說歹說都不能讓他們同意,木槿不得已祭出許天賜這把大殺器。

“天賜的東西還在學堂裏,昨晚上他給我托夢說把東西丟在外頭他不安心。”

這時候人都是迷信的,木槿的話果然有效。

王李氏嘆口氣,說:“當家的,就讓她去吧,要不往後亂起來更不能出去了。”

王寶山終於松口:“明天套上咱家牛車,讓崇文崇武陪你一起。”

有兩個兒子一起,女兒總算安全點。

“現在都在王家渠搶水,要是兄長跟小弟都不在,咱家沒個主事的,只怕耽誤地裏的事。要不就讓榔頭和有糧陪我去吧,這樣不至於誤了事。”

榔頭跟有糧是家裏的兩個長工,雖然幹活一把好手,但到底沒法主事。

王寶山一想,是這個道理,便同意了。

第二天一早,就套上家裏的牛車出發。

木槿把榔頭和有糧安置在私塾,讓他們先收拾大件的東西。

她一個人循著原身的記憶來到城裏唯一一家當鋪,好在當鋪規模不算小,應該能信得過。

櫃台上是兩個夥計,木槿拿出包袱說:“我這有幾件大件的東西,恐怕得麻煩你們掌櫃的來一趟。”

玻璃制品應該挺珍貴的,木槿怕兩個夥計沒法做主。

他們也好性兒,把掌櫃從裏間給請來了。

木槿這才打開包袱皮,說:“請您看看裏面這東西價值幾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