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一更君(第2/4頁)

但卻也有個跟“腌菜”一樣的缺點。

楊儀道:“茶……當然也是甚好的,但這裏連龔知縣都只有一點舊茶,平民百姓又怎麽喝得起呢。”

俞星臣啞然,他畢竟是貴公子出身,這些東西哪裏看在眼裏,故而沒想到這點。

楊儀卻又道:“我倒是想到了一個。”

俞星臣問是什麽。

楊儀道:“菜蔬不易於保存,茶是幹了的,自然容易。但還有另一種也是易於保存、而且價格不貴的。”

俞星臣不由好奇起來。

楊儀道:“我想的是,《神農本草經》中曾有過‘大豆黃卷’的記載,此物是由豆子生發而來,雖是種子而來,卻又是芽菜。”

俞星臣沉吟:“大豆黃卷……”

“是豆芽兒?”小甘跟小連齊聲說道,眼睛發亮。

楊儀點點頭。《本草經》中記載過,以井水浸泡黑豆,生發來的芽菜……對於膝蓋疼痛僵麻,風濕攣症等頗有效用。

但楊儀並不知道這芽菜的具體生發法子。

但北境之大,想必自然有人知曉。

不料,“如果是這個的話,”俞星臣道:“我記得《山家清供》,《東京夢華錄》以及《歲時廣記》重都有記載,此物又叫‘種生’,或者‘豆菜’,可以黑豆生發,也可以使綠豆,黃豆。”

楊儀沒想到他非但天文地理通宵,連這些微末之事也知道,不由驚訝看過來。

俞星臣望著她愕然的眼神,以為她不信,便解釋道:“我只是偶然閑看,覺著有趣才記住了,卻並未試驗過。”

楊儀不信他全知道,便問:“那該如何做?”

俞星臣道:“林洪的《山家清供》記載了黑豆的生發方法,《易牙遺意》中有綠豆的生發之法……並不難。”

楊儀揚眉。

正龔知縣來到,忙叫他入內。

俞星臣便說了豆芽的生發之法,龔知縣不敢怠慢,立刻尋來紙筆記錄。

把豆子挑出壞的,用冷水浸泡一兩天,漲發之後換水。

淘洗兩次,瀝幹水分,灑水鋪紙,豆子放在紙上,用盆扣住,此後一天灑水兩次。不出兩日就能生成芽菜。

俞星臣竭力回想,把自己所知告訴了,又道:“我所見的不過來自於書,想必民間裏自然也有百姓知道這法子,知縣可以命人找尋擅長此法之人,讓他教導就是了。”

楊儀對此是有幾分把握的。

倘或人有疹子或者生瘡之類,有時候可以用綠豆外敷,因綠豆有解毒的功效。

至於黃豆,也有健脾寬中,清熱潤燥之效果。

這兩樣生發成芽菜,對於北境冬日頻發的這種血毒之症狀,必定有預防跟改善之效用。

葛洪的《玉函方》宗旨便是“籬陌之間,顧眄皆藥”,豈不正是如此?

如今這豆子並不算貴價,就算北境這裏不多,那也可以從外地運來,橫豎此物等閑壞不了,又便宜。

俞星臣卻另有打算,他問龔知縣:“本地有何產業?”

龔知縣雖不知他為何突然問起,卻面有為難之色:“回監軍大人,此處並無什麽特產,唯有一座藥王山谷,藥材能多些,但也形不成氣候,至於糧食,種的是高粱跟谷子。”

俞星臣問:“沒有種豆子麽?”

龔知縣一震:“這……以前還有種的,不過百姓們都覺著不如糧食實用,所以漸漸沒有再種那個的了。”

俞星臣緩緩道:“北境這裏,一到冬日,患血毒症的人不少。如今永安侯推斷是因為缺乏菜蔬的緣故,接下來,必定要大量用到豆子,若都從外頭運進來,一則不便二來價格必定會漲,所以……”

龔知縣倒也聰明,立刻明白過來:“俞監軍的意思是,讓本縣從此多種豆類?”

俞星臣道:“你要知道,此後北境一定會多用芽菜……及早打算吧。”

楊儀來到北境後,在武威施回元湯,頓時不管是貧民還是富戶,風靡一時,此刻整個北境幾乎都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如今這芽菜既然能夠預防遏制血毒之症,且北境又是這個冬季菜蔬匱乏的時候,芽菜又能果腹又且美味,若推行起來,豆子必定會供不應求。

龔知縣心頭澎湃,春安靠近定北城,土地雖肥沃,但百姓們所栽種的高粱谷子,自給自足已經不易,如果能夠推行豆類,多多栽種,將來或許……簡直令人眼前一亮。

楊儀之前在望鳳河指點留意五味子的事,其實已經傳開,北境各地的知縣各都羨慕,可惜自己轄下並沒有那種特色。

如今若是能夠把豆子種好……

龔知縣激動不已,眼圈都紅了:“多謝俞監軍指點,多謝永安侯費心費力,感激不盡。”

倘或真的能解決了這血毒之症,那自然是功在千秋的……而且又多了一宗致富產業。

龔知縣退出,立即命人找黃豆綠豆來試驗芽菜,又命衙役去縣內找尋會生豆芽之人,雙管齊下,以保萬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