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三更三更君(第2/3頁)

皇帝臉色淡淡地:“所以……”

林瑯正要開口,門口一個太監進內跪地:“皇上,步兵衙門傳來一個消息。”

“說。”

“步兵衙門的人說,楊家的二公子楊佑持,在他長安街上新開的藥鋪子裏掛了牌子,說是為了共度時艱,撲滅疫症,只要手中有藥方的人,都可以去藥鋪子拿藥,不用花一文錢。”

皇帝的臉上不由地露出詫異的表情。

林瑯跟端王也驚訝地看向小太監,只有宣王還淡淡地。

“這是真的?”皇帝問。

小太監道:“回皇上,千真萬確,據說楊佑持還自己押了一些藥親自送到了南外城交給了兩位太醫救人呢。”

皇帝若有所思,把信紙一抖。

魏公公忙接住了。

皇帝道:“讓端王,林院首過目。”

兩人不明所以。

端王先上前接了,低頭飛快地看過去,越看越是驚愕。

看完後他轉給林瑯:“林院首。”

林瑯垂眸,他畢竟跟楊儀相處日久,認得她的字,一看就知道是楊儀所寫,而從頭看到尾,林瑯的臉上也露出了悲欣交集的表情。

“皇上!”他捧著信紙跪了下去:“臣實不知,楊侍醫竟也有這般想法,甚至比臣想的更加周到!臣……”

端王也感慨道:“實在是……難以想象,王兄,此信何時送到的?”

宣王迎著她的目光,道:“昨兒。因天晚、宮禁又早,所以才在今日呈遞。”

端王感嘆道:“原來我們所想,仍是慢了楊侍醫一步,”他向著皇帝道:“兒臣慚愧。”

原來楊儀在信上所寫的,就也是肯求皇帝開太醫院生藥庫,散藥以賑濟百姓等等。

此時皇帝並沒有拿信,而仰頭自顧自地念道:“——‘疫症之中,人心惶惶,最恐孤立無援……倘或能在此刻命太醫院開診給藥,百姓們自然感沐天恩,盡力求生,只要萬心如一,縱然疫症無情,亦不足為懼。若皇上以萬民為念,開恩放藥,救民於水火,則是天下之幸,社稷之幸……”

他只看了一遍,卻把這幾句記得分毫不差。

聲音不高,卻聽得人心頭激蕩。

皇帝念完後,輕輕一笑道:“就是不知道,這楊家的楊佑持又是怎麽回事,是跟楊儀商議好了,來將朕一軍的麽?”

宣王道:“父皇,此信是楊佑持送到王府無疑,但兒臣擔保,楊佑持對此毫不知情。他之舍藥,應該只是他自己的主意,楊儀也未必知道。”

皇帝哼道:“我想這也不是楊儀能做出來的,難不成一邊兒寫信求朕,一邊兒叫楊佑持來打朕的臉嗎?”

林瑯忙道:“皇上,楊佑持如此,雖是義舉,但他只是區區一個藥鋪,到底也是僧多粥少,杯水車薪。若皇上能發詔,自然是如楊侍醫所說,天下感戴。”

皇帝嘿然:“你們的心都想到一處去了,朕要是不答應,豈不是倒行逆施了。”

宣王跟端王也忙跪地。

太醫院散藥的事,中午之時傳到了南外城。

之前楊佑持送藥過來,楊儀已經喜出望外。

可對她來說,對於楊佑持這般決定的欣慰,反而更勝過得藥的欣喜。

畢竟自己的這位二哥哥,這些日子盡心竭力忙碌都是為了鋪子開張,現在一開張先把辛辛苦苦的藥都送了……做這種決定,實在是極大的考驗。

楊儀欣喜:自己果真沒看錯人。

而付逍也道:“我卻是小看了楊二爺,這關鍵時候,他真不含糊!”

南外城眾百姓們,先前其實陸陸續續聽聞了太醫院沒有散藥的事,有的敬佩楊儀的仁心義舉,也有的擔心萬一這裏的藥用完了,又將何以為繼。

不料一紙詔書,如“雪中送炭”。

薛放對楊儀道:“這應該是皇上看了你的信的吧?總不會是別人跟你有一樣的心思?”

楊儀道:“這可說不定。”

“怎麽說不定?”

楊儀輕聲道:“朝中的能人多著呢,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她說了這句,突然低低咳嗽了聲。

楊儀急忙轉開頭。

她的體質弱,時常如此,因而薛放也並未在意,只以為又是操勞所致:“外頭有楊大哥,裏頭有小甘小連幫手,你不要太過勞累了,來歇會兒。”

“沒事,”楊儀不肯讓他多碰觸自己,“我昨晚上想到一個方子,覺著很可用……咳。”

薛放哪兒管那些,拉著她到了椅子上坐了:“之前那個方子不是挺好的麽、我聽他們說的,那服了三副的,都大有起色。”

“不、還是太慢了……”楊儀面上遮著帕子,卻還是盡量擋住自己的嘴:“你離我遠點兒,別靠得太近。”

“怕什麽?”

“我……怕,行嗎?”

“你又怕什麽?”

“我……”楊儀忍著胸中不適之意,偏道:“我怕你傳了我,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