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二更二更君(第3/4頁)

加上對於楊儀十分信任,因此反而盼著她快動手。

男子的一聲楊太醫,周圍經過眾人這才明白楊儀的身份,暗暗震驚,越發留意。

楊儀囑咐了一番後,才將燒紅的銀針向著那男子膝上的那癰瘡輕輕刺落。

通紅的銀針碰到肌膚,發出細微的“嗤”地一聲響,引起周圍不少低低的驚呼聲。

楊儀聚精會神,一邊穩穩地向著那癰包高突處、靠近犢鼻穴的地方落針,一邊留意那男子的臉色,慢慢地針入了半寸,便停了下來。

這會兒,男子腿上的癰包已經微微色變。

楊儀輕聲問道:“覺著如何?”

男子有點緊張地眨眼:“似、似乎熱熱的……”

楊儀一笑,緩緩地把針拔了而出,手指輕輕地揉按那癰瘡鼓包。

紅白的膿很慢地從針孔處潰了出來,楊儀將針交給斧頭,讓他按照自己方才所做再將針燒紅,一邊將事先準備好的細麻布接過來,將那些膿血擦了幹凈。

如此擠了幾次,癰瘡消退,膝蓋上好像多了一點皺起的肉皮。

看中年男子的臉色,明顯輕松了似的。

另一條腿,也用通紅的銀針如法炮制。

末了,楊儀從荷包中取出一包大黃梔子粉,敷在傷口上。

待一切做完,屠竹早捧了幹凈的水來,楊儀洗了手,說道:“此傷外用最好的,是如意金黃散跟雙柏散,只是我身上並未帶這兩種,不過這兩種的主要君藥都是大黃,所以這大黃梔子散勉強可以應急。至於內服的……”

說到這裏,忽然看到老者衣衫襤褸滿面皺紋的樣子。

楊儀略微躊躇,欲言又止,微笑道:“此時天色不早,不如先回城去,明日再趕回甑縣不遲。至於要用的藥,我自會叫人準備好。”

先前她只想盡快解決這症候,倒是忽略了天色不早,而且這父子看著又是家貧無錢,縱然告訴他們用什麽藥,他們又如何買得起。

老者瞪大雙眼:“這、這……姑娘、楊太醫,我們……我們還是趕回去的好。”

斧頭卻機靈地看了出來:“您老人家放心,我們儀姑娘啊,是看您老年紀大了,這會兒往回趕,到了甑縣也得半夜,不如先回城去安置,住的地方自然會給你們安排,那藥也不用操心了。”

老頭子呆呆地望著斧頭,又看看楊儀,深陷的眼窩裏湧出淚來,雙膝一屈就要跪倒。

楊儀忙扶住:“不可!”

老頭子老淚縱橫,道:“之前聽了人的話去供奉蓮花燈,一盞少說也要二百錢,我們省吃儉用才供起一盞,如今姑娘卻……真是救命的活菩薩!”

這會兒茶館裏的人都看的明白,紛紛贊揚不已。

一行人回了城中,屠竹負責先去找了家小客棧,安置了這兩父子,叫小二等備飯給他們。

又按照楊儀的吩咐,去藥鋪子抓了足有半個月的藥給送了回去,除了如意金黃散,雙柏散外,還有內服的托裏消毒飲,吩咐了如何服用之類,又留了五百錢。

兩父子淚流不止,等屠竹去了,便向著門外磕頭。

小二早就覺著奇怪,畢竟屠竹是巡檢司的服色,打聽起來,那老頭子便一五一十地也說了,大家才知道,原來是太醫楊家的楊侍醫又妙手救人了。

有人便道:“聽說這位楊侍醫在長安街上開了一個藥鋪子!”

“我也聽說了,只不知道這楊侍醫是否會常常去坐診,若那樣,去的人還不擠破頭?”

大家又說那老頭子有點福氣,竟然能遇到楊侍醫,治病又救窮,實在難得。

入夜。

薛放跟楊儀乘車往回,十七郎道:“你瞧瞧,好不容易想叫你出城散散心,到底又給人抓了壯丁了。”

楊儀笑道:“這也是湊巧了。”

薛放問:“我今日卻也看了稀奇,你為什麽要把那針燒得通紅呢?有什麽講究?”

“那叫做火針,又叫做煨針。”楊儀解釋道:“凡是因為受寒筋攣,或者悶生之癰瘡的,便用此針最佳,取溫經、散寒、通絡的功效,若不燒的通紅,用針後非但無益反而有害。”

薛放單臂將她摟住:“我忽然擔心……”

“擔心什麽?”

“將來要成了親,你也這麽忙,忙的把我扔到一邊兒可怎麽辦?”

楊儀忍笑:“你又來了。”想了想:“誰知道那會兒怎樣……萬一你也很忙呢。”

薛放把雙腿一收,把她牢牢地圍住:“我哪裏有楊侍醫那樣招人待見?也不像你,我心裏最掛念的始終是你,你心裏最掛念是不是我可就不好說了。”

楊儀聽著奇怪:“你又在說什麽,什麽我心裏最牽掛的?”

薛放道:“我……”他說了一句,就聽到豆子在外叫起來,耳畔又響起一陣急促的馬蹄聲。

緊接著,有人道:“是儀姑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