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二更二更君(第3/4頁)

夏統領看她的時候,楊儀正在勸說小猷。

道場外間,車隊停在了門口。

來者正是俞星臣眾人。

之前俞星臣在端王府行禮,端王十分親厚,並不放他立刻離開。

竟跟他談天說地,又聊起詩賦等等,足足將黃昏,俞星臣才告退出府。

才出門,就有心腹之人告訴了靈樞出事、薛放跟楊儀去了甑縣的事。

俞星臣立即回巡檢司,先行稟告了馮雨巖,領了命,點了一撥人,隨之出城。

他估摸時間,自己到甑縣的時候,城門已經關了,於是先派了兩個前鋒快馬趕去攔阻城門官,又叫人探聽城中情形。

進了城,便聽說薛放人在西街道場。

俞星臣一聽,就知道自己不必過去了,有薛放在那裏,料想無礙,若靈樞藏匿彼處,他也一定有能力找回。

倘若薛放找不到靈樞,那就證明靈樞不在西街道場。

除了西街,靈樞在甑縣只去過另一個地方,那當然就是任家。

所以俞星臣分頭行事,他沒有管薛放,自己帶人去了任家。

俞星臣這一次,除了幾個心腹跟巡檢司眾人外,還帶了一人一狗。

斧頭原先沒跟上薛放,加上惦記之前的康兒,就非要跟著俞星臣。

以俞星臣的為人,原本是絕不可能答應如此近乎“胡鬧”的事,但是望著斧頭跟豆子兩個,眼巴巴地望著自己……他說不出是因為公事還是私事的原因,竟然破天荒地許了。

這個決定,直接導致了在甑縣案子之後,跟隨俞星臣的眾心腹們無不稱贊俞巡檢運籌帷幄,英明決斷,紛紛認為俞巡檢有“未蔔先知”之能,不僅對人知人善任,而且對狗也是如此。

因為找到靈樞,確實多虧了豆子。

之前吳校尉已經帶人搜查過任家上下,一無所獲。

他們也都是巡檢司的,都是差不多的行事規矩。

起初俞星臣所帶之人滿府搜查,確實也沒有察覺異樣,而這會兒,任秀才正在西街道場看薛放對上陸神官。

康兒因見到了斧頭跟豆子,一下子忘了先前的憂愁,喜歡的抱著豆子不撒手。

她還不知道靈樞不見了,抱著豆子喃喃:“先是靈樞哥哥,又是斧頭你跟豆子,我就知道你們對我好。對了……靈樞哥哥怎麽還不回來。”

斧頭忍不住,便說了靈樞下午時候失蹤的消息,康兒聽後,臉色大變,惶恐不安:“靈樞哥哥不見了?是螳螂妖怪把他捉走了嗎?”

斧頭不肯這麽想,但……靈樞那樣武功高強的人,怎麽會突然間銷聲匿跡?除非是個武功比他高強很多的……再者、或許是康兒口中的妖怪所為。

他們在這裏說話的時候,俞星臣卻已經把任府也走了一圈兒。

他特意去了康兒的房中,自然也留意到了那個被補過的窗欞。

除了這些外,俞星臣還發現桌上放著康兒抄寫的二十四孝文。

正翻在王祥臥冰求鯉的那一頁。

臥冰求鯉,說的晉朝王祥,因為繼母想吃活魚,王祥便在天寒地凍的時候,跑到冰面上解開衣裳,試圖將冰層融化,捉到鯉魚。

然後厚厚的冰層果真就突地化了,更有兩條鯉魚跳了上來。王祥拿回去獻給了繼母。

俞星臣對此當然不陌生,甚至整個二十四孝,他也爛熟於心。

他輕嘆了聲,隨手一翻,眉頭越發緊鎖。

原來後一頁,竟是“埋兒奉母”。

這個故事,應該說是整個二十四孝裏最殘忍冷血的一個了。

漢朝的郭巨,家中貧困,有一個三歲的孩子,郭巨的母親疼愛孩子,經常把自己的食物分給小孩兒。

郭巨就跟妻子商議,說母親的飯食尚且不足,又分給兒子,豈不是會害了母親,不如把兒子活埋,畢竟兒子可以再生,母親卻只有一個。

他的妻子竟不敢違背,兩個人挖坑,想要埋掉孩子,卻從坑內挖出一壇黃金,竟是“因禍得福”,於是兒子也不用死了,母親也可以繼續孝敬,“皆大歡喜”。

俞星臣小的時候,雖還不算懂事,可每次讀到這個故事,都會遍體惡寒。

倘若找不到黃金呢?郭巨之子多半是要被活埋的,天下人若看了此故事,都要一味地效仿郭巨,難道……每個都能找到黃金?每個都不用殺子?

如今又見此典故,又是康兒稚嫩的字跡抄寫,俞星臣甚是刺心,他把書簿推開,轉身出門。

只是出了康兒房中,望著夜色中極為寥落冷清的任府,聯想“埋兒奉母”的故事,俞星臣心中突然一動。

任秀才不在府裏,府裏的仆人等也不敢攔阻,齊夫人一介女流更是做不得主,俞星臣來到了老夫人的臥房之外。

屋內一絲燈火光都沒有,老太太應該是已經睡下了。

俞星臣躊躇,心想或許稍後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