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三更三更君(第2/4頁)

假如不曉得他方才在幹什麽的話。

皇帝正在喝一碗湯藥,他們三人上前,跪拜參見,皇帝也無動於衷,喝了兩口藥,才閉上眼睛籲了口氣。

擡眸望著地上三人,皇帝唇角一挑:“楊侍醫,總算回來了,看來……不辱使命啊?”

楊儀低頭,她不知道該怎麽應答,難道要把之前那一場遺忘掉?就按照皇帝給楊家的那什麽旨意來辦?可又猜不透皇帝的真正意思,總不會是要秋後算賬,變本加厲吧。

楊儀絞盡腦汁:“回皇上,是皇上的洪福,才叫海州靖平,倭寇遁逃。臣卻是沒做什麽。”

皇帝輕笑了聲:“你過來。”

楊儀的目光所及,看見薛放的袍擺似乎動了動,她深深呼吸,聲音極其的平靜:“是。”

起身走到皇帝身旁,皇帝望著她:“你瞧瞧,朕喝的這藥是什麽?”

魏公公忙把那藥碗接了過來,裏頭還有小半碗藥汁。

楊儀不敢貿然打量皇帝,只聞了聞藥汁的氣息,湯色,說道:“氣息偏辛辣清涼,帶些許甘甜,這苦中帶甜……應該是有荊芥穗,川芎……薄荷,甘草……”

她這才擡眸看向皇帝面上:“皇上是風熱上攻……或許會引發頭疼、喉嚨腫痛?”

魏明很松了一口氣的樣子,皇帝則笑了起來:“你們沒有跟她透露朕的詳細吧?”

“哪裏敢呢。”魏公公忙笑道:“只是正如皇上所說,這自然是瞞不過楊侍醫的眼的。”

皇帝也沒有再喝下去,揮手叫拿走。

魏明把湯藥給了一個上來的小太監,自己也退後了兩步。

皇帝對楊儀一招手,把雪白的手腕向上。

楊儀畢竟是給他看過幾次的,自然明白何意,當即半跪下來,為皇帝診脈。

頃刻後,楊儀道:“皇上的風壅之症正在消減,只要按照方子再喝兩日藥,自可無恙。”

皇帝輕嘆了聲:“也罷。”他口中說著,眼睛斜睨著楊儀,卻又看向前方。

如同才發現了一樣,他道:“怎麽還跪著,兩位愛卿還不平身?”

俞星臣跟薛放謝恩起身,薛放不由擡眸向前看了眼。

皇帝望著他的反應,望見少年銳利的眸子,他微微一笑:“薛放,這一趟海州之行,據說極兇險,你的手臂如何了?”

薛放道:“多謝皇上垂問,幸虧楊侍醫救治及時,總算還保住了臣全手全腳。”

皇帝似笑非笑道:“看樣子楊儀果然是去對了。”

薛放正要開口,突然想起江太監叮囑自己的話,便低下頭,仿佛遵命般應了聲:“是。”

皇帝凝眸看了他半晌,轉向俞星臣:“俞愛卿,你是他們之中最沉穩的一個,就由你來將這趟海州之行種種,跟朕面稟吧。”

俞星臣恭恭敬敬道:“臣遵命。”

於是就把在沁州破了河上浮屍案子,引發刺客暗殺。

乃至去了海州,調查食人怪案……所有來龍去脈,詳細說了一遍。

他的口齒清晰,條理清楚,連楊儀跟薛放這兩個親身經歷的,不由也聽得入神,皇帝更是聽怔住,只顧望著他,竟忘了開口。

其實在這之前,俞星臣自然寫過折奏送回京內,皇帝早召見過馮雨巖,得知了所有,不過這又怎麽比得上聽俞星臣親口說來一般如臨其境呢。

俞星臣一直說到那日薛放跟倭寇流主大戰,縣衙內的巨變,如何的涉險,以及如何化險為夷,巫知縣如何殉國等等,盡數說明。

包括那巫搗衣原本是假冒的、真正的巫小姐早在孩童時候就跟夫人一起殞命,也並無隱瞞。

只不過,關於海州堤壩的那一件事,他當然是一個字也不曾涉及。

另外就是寧振幾乎被巫搗衣蠱惑的話,也一概壓下。

海州不能再沒有寧振。

而皇帝若是知道此事,必容不得寧振。

皇帝聽完後眉頭微蹙:“難以想象,倭國竟用心良苦、歹毒如此,用數年時間來布局,連一縣之主的家眷,也成了他們的人……這次要不是巫丹殷破釜沉舟,用怪案來引欽差前往,只怕當真給他們得逞了。”

俞星臣道:“這自然是皇上洪福,叫倭賊們數年布局毀於一旦。經過此番後,想必一兩年內,倭賊必定無力再探爪東南。”

“哼,”皇帝卻不置可否:“該處理的那些不作為的官員,可都料理妥當了?”

俞星臣道:“是,一應當地官員的起降,微臣路上已經命人快馬加鞭回京,遞交了折子。”

皇帝道:“朕因為頭疼,懶怠多看,不過俞愛卿辦事,朕是深知的,必定無礙。”

俞星臣垂首:“臣愧不敢當,只是盡心竭力為朝廷而已。”

皇帝一笑:“難為你,明明是玉堂金馬的人物,要跑去那種危機四伏的地方,如今能全身而退,且把事情料理的妥妥當當,是你的福氣,也是大周的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