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一只加更君(第2/4頁)

楊儀竟不知她指的是哪個“壯漢”,一轉念才想起來:“哦,是那個人,他……”

想到病症,精神才似又恢復了幾分。

楊儀暗中呼吸,緩了緩神,輕聲道:“他的脈象不對,臉色也異常,加上那穿錦衣的所說的話,他的病在脾胃無疑。再問他的飲食,最喜河鮮,不管是魚膾還是螺螄,都極其容易生蟲,日積月累,容易成大病症。”

小甘悚然:“這、這……難道他身體裏有……蟲兒?”

楊儀道:“十有八/九。”

小甘咋舌:“我以後可不敢吃魚膾了。”

楊儀淡淡道:“這些生冷之物,確實要留意。”

小甘思忖著又問:“可姑娘說他……一年後會復發,是什麽意思?難道姑娘的藥也不能給他除去病根?”

楊儀一笑:“這個,我自有用意。”

幸而給小甘用話題岔開,楊儀的心裏才沒有那麽煩悶了。

俞星臣出事之後,陳獻吩咐將屍首暫且留存沁州,他們繼續趕往海州。

跟俞星臣同行的幾位,有跟他素來交好的,哪裏忍心。

陳獻很有一番道理:“不然要如何?千裏迢迢把屍首送回去?還是咱們在這裏大操大辦的出喪?”

環顧眾人,陳十九郎義正詞嚴地道:“別忘了咱們是來做什麽的,海州方面且不知如何,事情緊急豈容耽擱,何況就算俞巡檢還在,以他的脾氣,必定也是以公事為先。”

最後這句倒是真的。

大家無奈,只得先隨著陳獻離開沁州。

可雖如此,一路上幾個人碰頭,多有怨言。

俞星臣“死”的不明不白,至少要在沁州調查兩日,比如那刺客的來歷,比如火是怎麽起的……畢竟要給俞巡檢一個交代。

不料這陳十九郎完全不去追查,一天都不耽誤,只想趕往海州。

雖說是以公事為借口,但這未免不近人情,同僚之情太過淡薄了。

有人悄悄地道:“聽說原先馮旅帥是想派薛小侯爺的,還是俞巡檢在馮旅帥跟前舉薦的他。”

“可見俞巡檢是錯信了人,這屍骨未涼的他就……唉。”

“這人真是不可貌相,只看臉,哪裏知道是這樣冷心薄情而急功好利的。”

又有人問何副將:“大人可把此處發生的事情等等寫得詳細,送回巡檢司了麽?”

何副將道:“放心,八百裏加急叫他們送回了。馮旅帥得知後,必定會有所對策。”

“這陳十九郎到底太過於年輕,雖說馮旅帥贊他沉穩幹練,但……”搖頭。

又有的張望:“跟隨俞巡檢的靈樞呢?”

大家四看了一陣,果然沒有。

何副將道:“昨兒靈樞傷心欲絕,卻給陳獻打暈了……真是、年紀小小,樣貌如好女,手段卻毒辣,想俞巡檢跟靈樞雖是主仆,卻比至親還要親厚,他必定接受不了此事。想必還留在沁州。”

“這倒也好。讓俞大人孤零零在那裏,也實在叫人不忍心。”

大家議論著,逐漸近了海州城,而在距離海州十數裏的官道上,早也已經等候了一隊人馬,這正是海州城巡檢司的寧振寧旅帥,以及海州的巫知縣,率領各自麾下恭候京城來人。

原來先前寧振也得知了俞星臣遇害的消息,嚇了一跳,忙告訴了巫知縣,兩人便點了人馬出城。

遠遠地望見眾人,寧振對何知縣交代了兩句,打馬上前,拱手抱拳,向著為首的陳獻跟何副將等行禮。

陳獻在馬上還禮:“寧旅帥哪裏得了消息,又何必親自迎出城來?”

寧振道:“昨日便聽聞特使一行到了沁州,今日必到海州,本來已經等候駕臨了,誰知清早驚聞噩耗,我跟巫知縣都魂不附體,本想趕到沁州,不料才要啟程,就聽說陳大人一行正往海州而來,這才索性半道相迎。”

何副將等人不免又斜睨陳獻。

陳十九郎面不改色,似乎全不知道他人的怨念,道:“雖然事出意外,但畢竟正事要緊,何況斯人已逝,就算悲痛欲絕也自無用,還不如將俞巡檢沒辦完的事盡快查明,也算是告慰他在天之靈了。”

“陳大人明白,言之有理。”寧振點頭。

何副將等各自撇嘴,顯然覺著他這般冠冕堂皇的話真真是虛偽至極。

於是迎接著眾人進了海州城。

海州雖是臨海邊邑,卻也是一座古城,城墻都是用青石壘成,因為靠近海邊氣候又濕潤,城墻巖石上生著點點青苔,中間的“海州城”三個字,筆畫遒勁有力,鐫刻至深。

陳獻擡頭看了眼,回頭對寧振道:“這海州也算是古城,臨近海防,像是天然的屏障,我記得先前倭寇幾度想要上岸,都在海州遇挫,無功而返,海州實在功不可沒。”

這會兒巫知縣在旁說道:“陳大人有所不知,這‘海州城’三個字,就是幾十年前鎮守海州的龔老將軍親筆所題,當年老將軍鎮守此地,倭寇每次來犯,都被打的落花流水,狼狽非常。如今老將軍雖然仙逝,可百姓們說,有這三個字在,就是老將軍的威風在,海州就如同有了一道護身符,倭寇依舊是不敢來侵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