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加更一只君(第3/4頁)

胡太醫看她面有憂色,便道:“可是有事?”

楊儀便問:“不知林院首到了沒有?”

胡太醫一指:“之前去了生藥庫。”

楊儀道謝,急匆匆地往藥庫方向而去。

藥庫之中,林院首正在跟楊登詢問今年收上來的各地藥材等物,以及外邦進貢的藥材,一一查看。

見楊儀來到,林瑯笑著招手:“你怎麽有空來這兒了?來看看這些藥。”

楊登雖管著藥庫,楊儀卻很少過來瞧,此刻便按捺性情,隨林院首觀瞧。

林瑯道:“你大概不懂,太醫院的這些藥材,多數都是各地進貢的,各地根據特色出產,進貢的藥材自有不同,比如山參、雪蛤等物自然是遼東進獻最佳,沉香等是從東南番禺而來,蜀中的黃連,川芎,附子等最好……荊州、湘州則是麝香、貝母等物出色,而之前你父親去金陵一帶,卻是為了采買朱砂。如此因地制宜,藥物的功效才能最好。”

他如數家珍地說罷,又指著另外一邊:“這些是番邦進貢的,黃蠟,龍涎,蘇木……你可見過?”

楊儀上前看了幾樣,果真有自己不認識的。

林瑯道:“香料尤其的多,你來這裏。”

楊登見他興致這樣高,只得引著到了香料櫃前,林瑯道:“降真香,安息香,番紅花,月氏香,……還有這些乳香,沉香,就不可勝數了。”

楊儀心頭一動:“大人,說來……不知蒼術跟陳艾哪一地的最好?”

林瑯意外:“蒼術當然是豫州的最佳,至於陳艾……呵呵……”他笑道:“你是在考老夫?不過,此事該問你父親。”

轉向楊登,林瑯問道:“楊太醫,你說陳艾何處最佳?”

楊登只一想,道:“艾草分幾種,根據《圖經本草》之中記載:以復道及四明者為佳。據說名醫扁鵲便葬在豫州的伏道鎮,所以伏道艾最為有名,也叫北艾。至於四明,則是另一種海艾,知之者甚少。還有一種蘄艾,產自湖廣之地。”

林瑯笑對楊儀道:“可受教了?”

楊儀道:“是,那不知此兩物藥庫之中也有備?”

“當然。”楊登略覺奇怪,回答:“這兩樣都是常備之物。”

林瑯格外看了楊儀一會兒,若有所覺,便對楊登道:“你自先安排。”回頭帶了楊儀出來。

“怎麽跑到藥庫來找我?”林瑯問道:“不是有事吧?”

楊儀欲言又止,只問道:“大人,不知如今太醫院學監有多少人?”

“嗯?咱們太醫院裏上上下下,有近二百人,”林瑯沒想到她會問此事,略一想:“至於學監,我前日才去看過,有八十六人。怎麽突然問起這個來了?”

楊儀驚異:“為何如此之少?”

林瑯一笑道:“這些人要麽是醫籍之後,要麽是地方推舉,你知道學醫不比別的,甚是苛刻辛苦,能選出這些人已經不錯了,到最後還要經過兩次考核,能留下來的有十幾個也是極好的了。”

楊儀道:“天下之大,有才幹的醫者何止這幾個?”

林瑯笑道:“這是自然,但能入太醫院的,自然是優中之優,要看的其實還不止醫術呢,家世,人品之類也在參考。”

楊儀思來想去:“大人,請恕我直言,我先前在外行走,所見州縣、乃至軍中,醫官似乎都不多見,甚至欠缺。”

林院首更加意外:“按理說州府之中,或者軍中,必須要配備醫官,起初一到三年更換,只是後來青黃不接的,有的地方就逐漸廢除了……你今日為何只說這些事?”

楊儀滿心都是“九城大疫”,卻一個字也不敢說。

但她之前問起陳艾跟蒼術,這兩樣可都是能夠消除瘟疫必須之物。如今又提太醫院人手的問題,自然也是跟九城之疫息息相關。

“林大人,”楊儀深呼吸:“我有一件事想不明白。”

林瑯注視著她:“你說。我但凡能替你開解的,自然開解,若我不能則罷了。”

楊儀道:“假如有一地遭了水患,後果如何?”

林瑯畢竟不傻,他原本就在思忖她方才提到的兩件事,立刻擰眉道:“你莫不是要說,大災之後必有大疫吧?可如今我並沒有聽說哪裏有什麽水患。”

“並非如此,”楊儀急忙否認:“我只是夜間翻書看到了一個記載,某地生了水患後,數百裏之外的另一個地方卻發了疫病,這……兩者之間可有關聯?故而不解。”

林瑯松了口氣,揚眉道:“原來如此,既然是書上記載,你我不曾親臨自然無從查證是否是同一種疫病,但如果是同一病症,自然證明兩者之間必有聯系。”

“相隔近千裏,也能傳到?”

“當然,比如飛鳥、走獸……甚至於貨物,流水……樣樣都能。當然,還有來來往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