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第2/4頁)

“呵,”隋子雲笑了,“你在這時候還惦記十七,你既然放心不下他,為何還要走?”

楊儀低頭:“那就當我沒說吧。”

沉默中,楊儀告辭。狄小玉卻想起一事:“明兒是瀘江那邊浴佛節呢,你不去看個熱鬧?”

楊儀敷衍:“也許。”

等她帶了豆子上了馬車,狄小玉喃喃道:“怎麽也不告訴咱們他到底要去哪兒,要真不知往哪兒去,又為何要走呢。”

隋子雲知道原因,卻沒有回答。

楊儀必定是怕被人找到。

她的性格跟她的外表截然不同,堅韌決絕的很。

說走就走,毫不留戀。

狄小玉卻又嘀咕:“十七先前對楊先生那樣好,怎麽這會兒他要走,竟也不送一送?”

一個明明不願她離開卻還裝作毫不在乎,一個執意要走卻偏偏還心有掛礙。

這兩個人……卻是有趣。

隋子雲笑。

楊儀決定前往理塔。

她在距離酈陽十數裏的鎮子上換了一輛馬車,轉道往南。

才啟程,楊儀便察覺路上車馬明顯增多,經趕車的車夫提醒,她才驀地想起,明日就是浴佛節,這些人都是趕往瀘江參與浴佛誕的。

想到這裏,楊儀覺著有點不妙,她只顧要早點啟程,忽略了自己竟撞上了這個節日,本來要在天黑之前趕到津口,可看這個架勢,只怕津口那邊也是人滿為患。

不幸給楊儀猜中,等他們趕到津口之時,問了幾家客棧,竟都是客滿,眼見天色越來越暗,再找不到借宿之處,就要露宿街頭了。

那趕車的夏老頭也乏了,便提議道:“先生,您若是在這兒沒親戚的話,只怕當真無處可去了,這樣吧,您若不嫌棄,不如就隨我去住牛馬棧。”

這牛馬棧通常是些做苦力、趕車走長路、以及馬幫的人歇腳的地方,比不上客棧那樣幹凈整潔,而且多是大通鋪,許多漢子混住在一起,勝在便宜。

楊儀一聽,內心打怵。

但住那種地方雖則不便,可總比流浪街頭要強上百倍,畢竟津口這裏閑雜人等更多,若是自個兒流浪在街上,誰知會發生什麽。

夏老頭帶著楊儀去往牛馬棧,他是這條路上常來常往的,不僅老板認得,連通鋪上幾個常常行腳的人也都相識。

看他帶了個年青的書生模樣的人,大家都很詫異,聽夏老頭解釋是位大夫,眾人將信將疑,畢竟楊儀看著便面嫩,豈有如此年輕的大夫。

楊儀盡量不看別人,把豆子安置在一張桌子下,自己好歹找了個靠邊兒的位置。

夏老頭自帶了幹糧,坐在炕頭上吃了起來。

這屋子裏酒屁臭氣,味道復雜的很,楊儀本來是有些饑餓,可現在卻毫無食欲。

夏老頭以為她沒帶幹糧,便撕了一塊餅給她,楊儀忙推拒,只說不餓,翻開包袱找了點東西去喂給豆子,又摸摸它的腦袋,叫它不要走動。

屋子裏本來已經有七八個人躺下了,在他們進來後,又來了三四個,越發艱難。

楊儀沒法兒躺倒,屈膝盡量坐在炕邊上,帕子遮著臉,緩緩呼吸。

那幾個新進來的漢子都敞著懷,露出黑黝黝的精壯胸膛,有兩人打量著她,臉上掛著驚訝的表情,仿佛看見了一只白兔進了狼窩。

幸虧他們並無歹意,自顧自坐在板凳上,喝水吃幹糧,又說起一路見聞。

其中一個說道:“可惜明兒咱們不能去瀘江湊熱鬧了,聽說瀘江那的佛爺準備了幾百只的禮佛紙紮。”

對面的人扇著風道:“往年路上不太平,只有瀘江三寨的人前去,今年那些匪賊都畏懼巡檢司,不敢作亂,當然多的是想去看熱鬧的。”

他們又說起浴佛節如何壯觀,那些百姓如何向佛爺進獻貢品等等。十分羨慕。

突然,又有個人道:“說起來,浴佛節後就是壓鬼節,今年的人頭谷似乎不怎麽平安呐。”

“聽說有人看到人頭谷升起了勾魂幡,不知真假!”

“不會吧,要真有勾魂幡,那就是說羅刹鬼要出現禍世。當年羅刹鬼出來鬧事,瀘江那邊的小彌寨,整整死了一二百人,沒了半個寨子。”

“卓瑞不就是那個寨子出來的?他的阿媽跟弟弟都被羅刹鬼吸了精氣死了。”

大家看向一個黑臉的漢子,只見他嘴裏嚼吃著米團,耷拉著腦袋。

氣氛有點凝重,冷不防通鋪上有人罵道:“人睡得好好的,說什麽死啊鬼啊,不睡就滾出去!”

這幾人聽他很不客氣,一時回嘴:“我們說我們的,若是累的人早睡著了,你嚷什麽。”

那睡著的人爬起來:“雜碎!真有羅刹鬼就好了,把你們這些狗日的都吃了去!”

眾漢大怒,尤其是卓瑞,把手中沒吃完的米團一扔:“你說什麽?”撲上去就跟那人廝打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