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夏日居家論短長

下午湯韻嫻女士離開了, 四姐也到客房去歇晌覺,珍卿和三哥討論了古董文玩的事。對於中國的歷史文物、藝術珍品流落海外,珍卿從美國的博物館、藝術館, 看到歐洲的博物館、藝術館,每一回都不免屈辱悲痛, 有時候甚至想以其人之道還施彼身, 把列強從中國搶掠的珍寶搶回去, 也給他娘的侵略者放一把大火, 可是奪寶放火也需國家實力的支撐, 民間力量只能做力所能及的事。

珍卿和三哥商量後一致認為,他們所能做的力所能力之事,不包括將流落海外的寶物奪回, 但一定包括阻止國內的寶物流出,是故他們決定跟湯女士商量,加入給家道中落的同胞寄賣家什的事務, 盡量幫國內外的貨主找中國買家, 實在無法, 也須找尊重中華文化的國際善士。

湯韻嫻女士並非格局宏大的人,但她一定是善良溫婉、明智變通的人。珍卿和三哥的提議一經道出, 她聽明白他們是不欲國寶外流, 便與有榮焉地表示贊同,並討論起他們兩家人脈所及的範圍。

還真別說, 珍卿、三哥再加上湯女士, 在不同程度上都是知交滿天下的交際家, 這件事在悠閑假期中就能做。

珍卿和三哥住定以後, 也像在英倫一樣避免無謂的交際, 湯韻嫻女士待人周到熱誠, 漸漸成了常來常往的好朋友。而四姐的住處離珍卿他們很近,四姐幾乎天天過來串門,三頓飯恨不得都一道吃。

與珍卿同出李松溪先生門下,現為應天政府駐歐總公使的楚應星,正攜夫人一同巡視駐歐洲各機構,珍卿和三哥一直欲拜見而不得。

巴黎的天氣比倫敦熱得多,他們不可能像在英倫那樣到處逛。不過他們會在巴黎長住一陣,有的是機會遍覽此間的自然名勝,便先觀覽珍卿感興趣的博物館——法國最負盛名的盧浮宮,與盧浮宮相鄰的奧賽博物館。

此外,還去賽納河畔的先賢祠看雨果墓。從前學《致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珍卿對被譽為法國莎士比亞的大作家雨果,有一種非常深刻的浪漫印象,來到巴黎就非去看看他不可,也順便觀覽了同雨果安息一處的其他名流。至於王室宮殿、名人故居、凱旋門等,這麽熱的天氣著實不想去逛。

期間,珍卿與四處巡視的楚師兄聯系上,楚師兄確實勞心公事不能速歸,也不可能為私事貿然改變行程,珍卿和三哥當然不會怪,他們也在申請歐洲國家簽證,趁假期到大陸上其他國家玩一玩。

這天,珍卿讀海寧寄來的國內報紙,補足先前錯過的國內新聞軼事,中間被一篇奇談怪論氣樂了,準備寫文章駁斥以奇談怪論嘩眾取寵者。

珍卿喝了半杯自榨葡萄汁,把買來的整只雞燉上了,開始全神貫注地寫文章,寫到一多半時,四姐風風火火地推門進來,進來脫下帽子就先嚷熱,瞅一眼房中問三哥哪去了。

珍卿正在專注地斟酌字句,對四姐的問話聽若未聞,四姐也是見怪不怪的,放下手裏的一大沓書,準確去廚房看今天中午吃什麽。四姐出去找了一圈,家裏女傭和廚師竟然都不在,廚房裏的爐子上燉了一只雞。

四姐再回到起居室時,珍卿文章差不多寫完,不然還是沒空招待她。四姐問女傭和廚子哪去了,難道中午就吃一只燉雞?他們最近總吃中國菜,四姐說也有點膩了,問珍卿要不要試試法國菜,她曉得有家餐廳鴨胸肉做得不錯。

珍卿把剩下葡萄汁全部喝光,想到燉的雞還要再加工一下,連忙叫四姐自便,她自己又跑到廚房去了。

悶倦又無聊的四姐,把珍卿新鮮出爐的文稿拿起看,看著就不太聲情並茂地念起來:

“某君言中國的包辦婚姻制度,不當被視作糟粕一並根除去。是因父母與媒妁閱歷既深,有品評青年人德才之能力,固比無知青年善決少年人終生大事。而泰西之女青年甫一長成,則必須頻繁出入社交場合,搜尋一切機會賣弄才情,以得適宜如意郎君之顧盼。因此,西人女性一旦成年,誰得免於親自兜售己身之尷尬?而中國傳統女性庶可免此尷尬。再者,中國之女青年驟得婚姻自由,遇人不淑者比包辦婚姻更多……

“若包辦婚姻果優於自由擇婿,請某君先回答筆者三個問題:

“一者,若言包辦婚姻殊遇於中國女性,史典雜記所涉及之婚配女性為何多數早逝,男性喪妻而續弦者為何眾矣?封建婦女果於包辦婚姻中受益,為何易難產而死、勞累而死、抑郁而死?以上層社會後妃夫人之尊,亦不免於婦人病夭早亡之厄,何況醫藥貧瘠之鄉間民女乎?

“包辦婚姻對女兒的婚姻培訓,不外借《女兒經》等束縛女子性情。《女兒經》自來對女兒家畛以嚴訓:在家需順事父母兄嫂,出嫁需曲奉翁姑尊長,近族要善撫姑叔親眷,於外則敦睦鄰裏鄉黨,婦人在夫婿之家,事無巨細皆要親勞,稍有差失便當自省,以免違拗舅姑之意,妨害夫婦之情。被包辦婚姻之舊式婦女,日日逆來順受,處處如履薄冰,而婦人又須寡言守拙,又不得出玩鍛煉,長此以往,若不勞累而死、抑郁而死,亦非合於天道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