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如何面對假新聞(第2/3頁)

珍卿的親師姐李娟也身涉其中,因為她丈夫是政府的財政次長,是甄嘉廉先生的直系下屬。所以韓姐夫不便在電報中明言的話,就借娟娟姐拉家常的話表達,總而言之就是叫她忍了這一回,一定會嚴懲相關人員給她交代。

還有已經賦閑在海寧做寓公的明戈青先生,平京大學校長兼中華研究院總辦理鄭余周先生,無數雖然愛國但與政府有瓜葛的先生,都輾轉向珍卿表達意思,勸她務必以大局為重,萬萬不要沖動行事。

還有一開始勸她接受表彰的孫離叔叔,很慚愧地說他實在沒有想到,政府公人竟有這等惡佞的人,肆意弄虛作假來轄制不想配合政府的名人,他在信中一直跟珍卿道歉,但最終也希望珍卿隱忍這一回,特在信尾寫了兩遍“大局為重”。

珍卿被這些人的勸阻之言,弄得好端端地有點抑郁了。也許,炮制假新聞的人所以有恃無恐,就是篤定了會有這麽多人,在事情發生後會力勸珍卿“以大局為重”吧。不得不說,那些下三爛的人很會揣摩人心。

而三哥真的很為難,公然跟政府的人撕破臉,他們國內的親朋好友處境會很尷尬。而且他們以後還要回國,沒到絕境處先不必把事情做絕。

然而借珍卿姓名炮制虛假新聞,還傳得海內外人人盡知,只為了給政府和領袖裝點門面,一旦姑息容忍了這頭一回,以後就留下無窮不盡的後患。

珍卿和三哥意見是一致的,這件事不能就這麽算了,但是反擊的方法必須是克制而有力的。

其實最有效的辦法就在眼前,其他勸阻者都是給他們發電報,並未詳細述及假新聞的黑慕,而甄嘉廉先生離開美國前寫的信,特意托人轉交給三哥和珍卿,還有身在美國的孫離叔叔寫的信,都表達了對假新聞炮制者的厭惡,只要將這兩封“政府官員”的親筆信公諸報端,並注明寫信人和收信人,珍卿和三哥一點多余的心都不必操了。

可是一旦如此,就把甄嘉廉先生得罪死了,連珍卿的韓姐夫夾在中間恐也無地自容,珍卿想到娟娟姐就更加不忍。而且孫離叔叔對她真的不錯,若狠心置他於口誅筆伐之境地,恐怕將來是難以見面了。

可是就如此被人愚弄嗎?珍卿還是覺得,辦法總會比困難多。還有一個多星期她的休假就要結束,得趁著春季課程和夏季課程搬回波城。當她慢慢地收拾行李時,發現半年休假期間作的畫,鉛筆素描非常,完成的只有五幅中幅畫,還有兩幅沒有上完顏色的。珍卿所畫的不管人景物,都是典型的紐約省的冬季景象,她忽然想到一個好主意,三哥被他一點就明白了。

易先生接受應天政府的公開表彰,並可能在畢業後出任監察委員之事,在國內還是持續發酵的熱點,各種各樣的聲音分裂著珍卿的擁躉們。從新聞出來已經爭持半個月,說什麽的人都有,越來越多的人公開喊話易先生,不管新聞裏的事是否屬實,都請易先生親自予以證明或澄清。

珍卿和三哥請來本省的華僑領頭羊——一直對珍卿各種事業極為熱心的上官先生,如此這般說明情況,請他幫她一個大忙。這一天,上官先生興匆匆來到達斯小鎮,帶走了珍卿在紐約省度假的畫作——包括還未放大的素描習作,還有珍卿為畫作量身定制的小作文,以及珍卿歌頌本省人情風物的文章,匆匆離開了達斯小鎮,前往省會紐約市動員人力,幫珍卿辦一場小型的畫展,畫展一定要大作廣告,聲勢能搞多大就搞多大。

珍卿礙於太多先生的勸阻,想說點話卻似被無形的力量堵嘴,這是她尚可以冷靜應對的事,但心情難免有一點不快。想到在波城的住址完全曝光,她跟三哥若提前回去,恐怕迎接他們的是四面八方的訪客,沒完沒了的信息轟炸,恐怕也不能安心準備畢業口試。

所以,珍卿一面打電話給表哥和怡民等,請他們幫忙另找一處房子,回去時就不必去米勒太太家。他們一面也在等輿論有轉機,才慢慢地回轉波士頓。

正巧這個時候,鄰居巴瑞爾家向他們發出邀請,說請他們一起去蒙突克海邊玩一玩。蒙托克是離達斯鎮四小時車程的海濱。

珍卿本來覺得犯不上折騰,三哥說他們這裏的住址,明擺著已經暴露在有心人眼中,未免再有不速之客造訪,他們離開前去海邊散散心也好。

如此,兩人跟著巴瑞爾一家來到海邊。本省三月的天氣算不上溫暖,但天氣晴朗的白天氣溫不錯,到海邊除了曬太陽、沖浪、海泳,也吃一些平常就吃的海鮮。其他也沒什麽特別的項目了。

而珍卿熱衷於撿拾貝殼,並跟巴瑞爾家的小男孩薩姆,講那些白色的蛤貝以後可作顏料,薩姆聽得感興趣極了,還發願要將來要去中國探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