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三表叔回鄉見聞(第2/3頁)

”你也知道我鰥居多年,孩子大了在外求學,我忙於教學事務顧不得。梁校長順道提了一嘴,說歷雪是命運有點坎坷,好好的閨女離了婚,但她個聰明善心的好姑娘,我娶她以後就享福嘞……“

三表叔隱約想起一點前事,好像大前年有一陣子,就有盧與那梅小姐的緋聞,那時候珍卿還在睢縣,他隱約聽過一些。

便聽盧教務長自己解釋:“之前有那些流言蜚語,歷雪說是回去照看雙親,實際是為了避嫌。後來學校人事有調動,沒人再議論那些閑話,歷雪離婚後日子過得難,梁校長把她找回來做事,我跟她都還避著嫌疑,我兒子說她人不錯,我這才動一點意思。要結婚還自我鬥爭好久,好在學校裏並無非議。”

聽盧教務長絮絮說他們的事,三表叔想起更多從前的事,他記得小花很喜歡那位教國文的梅先生,便把珍卿在海寧的地址寫下,讓盧教務長轉交給梅先生。

三表叔走一遭啟明學校,心理上已覺受到洗視。他又打算去一趟杜家莊,走到城外再看裏外的道路,卻又是一遍心靈的洗禮。

從杜家莊到睢縣的道路,由杜家莊杜氏發起集資,加上四裏八鄉其他人的捐助,修成了一條沙石寬道,這路不敢跟大城市的柏油路比,好歹比黃土坡道強上許多。

他思想小花一個小妮兒,咋能產生這麽大的力量。

三表叔到杜家莊徑到北村的杜宅,管家黎大田接著他,卻告訴他杜太爺不在家,正在南村外忙活著蓋磚窯呢!三表叔悵然一嘆,表舅的日子越過越紅火了。

三表叔問黎大田:“聽聞表舅給舅母和小花他娘遷墳,墳地遷在哪裏,新近動土我想去祭拜一番,你看要不要跟表舅說?”

黎大田看外面毒日頭:“三老爺不是外頭人,要去祭拜,倒是不必跟太爺說一趟,那地方可是不近嘞?”三表叔擺手說無妨。於是他們備齊香燭紙火,還提著一些水果點心,頂著大太陽往杜太爺新弄的墳地去。

杜太爺費力找的風水佳穴,確實山環水繞、氣象不俗。從高地上看著風景很不錯。那新墳修建得也很講究:陰宅選在草木茂盛的背坡處,墳包以磚木砌成圓形,前面還有祭台石碑,至少小花她娘的墓,比原來規整氣派多了。

三表叔虔誠地上香叩拜,跟舅母說她孫女出息了,跟表嫂說她女兒出息了,心裏卻遺憾她們都沒有機會看到,其余倒沒格外說什麽話。郁郁蒼蒼晴明日,淒淒慘慘斷腸時。死去的人若真有知,是應當感到高興的吧!

回程的路上楊叔駿問黎大田,小花跟她爹都沒有回來,遷墳的過程是按老禮辦的嗎?黎大田說不完全是老禮,反正就是族長家幫的忙。族長杜向淵和他大兒子,親自向歷代祖宗上香焚紙禱告,杜太爺講明遷墳的種種緣故,然後由陰陽先生設法壇點香,而後就打著引魂幡到新墳地。這裏頭的名堂多得很,左近多少年都無人遷墳了,除了杜家莊上的人,連外莊下村的人都跑來看熱鬧。

三表叔為女兒的事,心情一直有點抑郁,半天心不在焉地,這會兒才想問:“族裏原先說不叫遷墳,表舅咋樣講服的?”

黎大田就“嗨”了一聲:

“太爺找大小姐啟明學堂的先生,他們給出的主意,族長和太爺一路跟族裏講的,說太爺出錢給族裏建個磚窯廠,他們就睜只眼閉只眼。——反正他們也就是要錢嘛。

“村裏建個磚窯廠也好啊。上年兩個大帥打仗,打爛多少住家兒的房,市裏縣裏好些人重新平地建房嘛,聽太爺說省城也在大動土木,用磚用料的地方多著嘞,建個磚窯廠族裏有進項,辦學買地的錢就來了,村上人還能在窯廠下苦力掙錢。就是村裏外姓看到也高興,都打聽窯廠建好,他們能不能上去做工嘞!族長說事兒都能商量著辦……”

三表叔想去窯廠瞧瞧,黎大田不把他領回家裏,直接帶他往村子西南方向走。

磚窯廠是高溫作業的地方,建起來比普通窯復雜得多,內外墻柱一律用紅磚壘成,這麽多紅磚已經很燒錢,更別說雇泥匠、砌匠要工錢,還有打模、挑磚的工具都要花錢,表舅為了遷墳也真下血本了。

三表叔兩個人過去一看,發現杜氏本族的後生不少,來來往往正幹得熱火朝天,大熱天幹這重氣力活,沒見有一個躲懶的,真是難得。

三表叔又聽黎大田說,本族的壯勞力來幹活,一律是不給工錢的。畢竟這磚窯廠建起來,姓杜的族人都能吃息分錢,建窯要工錢就太不要臉面了。杜太爺現在極受尊重恭敬,就見他一個人坐在樹蔭下的椅子上,還有杜氏的後生蹲著給他點煙,婦女們沏的茶頭一杯就給他,還有刮好皮的甜瓜、破好的西瓜,先都擺到他面前供他選吃。三表叔看大家恭敬他的架勢,感覺他都快變成太上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