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小孩子們的日常

四月份桃花開始謝了, 花謝後枝上坐上小青果。大家脫去累贅的夾衣裳,開始換上五彩繽紛的夏裝。

珍卿忙活了兩個多月,總算把四幅《黟山轎婦》暫時畫完, 李松溪先生到應天前,要珍卿給他留一幅, 畫完後珍卿挑一幅寄送到應天。

剩下的三幅畫就交給慕先生, 慕先生往粵州出差去了, 等他回來再幫她改一改畫, 這三幅畫就算完成了。

不過到黟山寫生的稿子, 她還沒有全部畫完,搞不好慕先生還要叫她放大做油畫。如此以來,她的功夫一多半要搭在這上頭, 遇到老慕這樣愛拿主意的嚴師,真不知是好命還是歹命。

珍卿幾難得在禮拜天休息,大房的仨孩子叫他們陪著玩。

元禮對鉛筆畫感興趣, 謝董事長給他請了老師, 但元禮總說那老師賊眉鼠眼, 非叫珍卿教他畫。珍卿一聽就想打退堂鼓,礙於父母離異的孩子, 小心靈比較脆弱, 珍卿沒有直言拒絕,委婉地拒絕之後, 迅速把師兄葉知秋找來救場。

葉知秋小哥性子跳脫, 並且出身富貴人家, 在挑剔的元禮面前不至露怯。他現在也不那麽愛畫美人, 教導元禮再合適不過。

謝董事長寵愛仲禮的方式, 就是給他訂三種《科學畫報》, 叫他徜徉在科學技術的海洋。仲禮挺愛看小眾的科幻小說,什麽潛水艇、太空飛船,在二十世紀初的科技迷心中,也是非常令人神往的存在。

好容易禮拜天能休息。仲禮這個多血質話嘮,講起那些未來事物,連比帶劃還自帶音效,珍卿覺得他吵死了,可想到她爹媽不在只好多一點耐心。

可巧杜教授中午回謝公館了,孩子們要聽他講外頭的事,這下可把珍卿給解放了。

杜教授今年受中華研究院委派,到冀州對隋朝古墓進行考古發掘。他在那待了三個月,風吹日曬還吃灰,他傅粉何郎似的臉龐,也變得幹瘦臘黃的,可把謝董事長心疼著了。

不過杜教授也是幹正事,雖然出差相當於毀容,但作為研究院文史所研究員,此番考掘還是頗有收獲的。

下午,珍卿和大房仨小孩兒,在杜教授書房聽他講故事。他們發掘墓葬的時候,在側邊發現一些盜洞,進去一看果然貴重隨葬品多被盜走。但那些附於建築物上的東西,比如雕在門上的人像、花紋、壁畫,模似墓主人生前生活的鼓、灶、倉、舂、廁所的陶器、模型殘片,還勉強保留了一部分。

杜教授翻著那些照片,一邊指給孩子們看,一邊講述照片上內容的細節:

“你們看這個陶俑的殘片,衣服樣式正是隋代前期的,你看她的裙擺不長,她的半臂像今天的半袖一樣,用料比較儉約樸素,但在當時還是很摩登的。墓主人我們初步推測,是隋文帝時期的大官人……

“隋朝第二代的皇帝,是個奢靡暴虐的君主,他繼位後一改父親的尚儉之風,追求奇異華麗的服飾,地位崇高的人個個珠光寶氣。這若是隋朝後來的墓葬,就沒有這麽簡約質樸……”

這樣圖文並茂的講解方式,全面激起孩子們的興趣,他們這專心致志的神態,大約比在學校上課都認真。

珍卿翻著看過的照片,突然納罕地問杜教授:“爸爸,這個剝落的壁畫,是伏羲女媧執規矩像?”

杜教授扭頭看她捏的照片,笑微微地說:“你眼力不錯,不過盜洞一開,水氣侵蝕多少年,風化得不成樣子。正要找一找專家,看看能不能復原。”

珍卿立刻大感興趣:“爸爸,專家復原的時候,我能否去觀摩觀摩?”元禮說他也要去,仲禮和嬌嬌自是不甘落後。

杜教授卻很遺憾地說:“八字還沒有一撇呢!研究院還在申請經費,要把壁畫整墻面剝下來,非是專家不能辦,剝下來往平京或應天運送,也非要大經費才能辦。”

仲禮問不能叫奶奶捐點嗎?杜教授哈哈笑地說:“你不要慷他人之慨吧!中國文化淵源流長,需保護的文物古跡太多,你奶奶就是傾家蕩產,也保護不了幾家家,還須集眾人之力方可長久。”

珍卿跟杜教授提起來:“我看《新林報》上說,有不少西方探險家,喜歡往西北、西南去,這些都是軍閥霸占的地方,爸爸,你們研究院過得去嗎?”

杜教授聽得悵惘了,若有所失地呆一陣,孩子們都莫名地看他發呆。

過一會兒,他摸摸嬌嬌的腦袋說:“現在中原腹地的考古發掘項目不少,連疆地區情況復雜,申請經費也不易,反倒成了外國探險家的樂園。”

仲禮霍然站起來,狠狠捶一下桌子:“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漢唐盛世,也未聽說外國探險家,在中國如入無人之境,現在的中國也太弱了!”

珍卿真覺得好為難,她剛剛鼓動人捐錢,救濟了逃春荒的村裏人。再要跑去募捐考古經費,張不了這個嘴啊。不過上回她募捐範圍有限,她認識的出版界大佬,她還沒有向他們開過口,而且還能向社會募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