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半年後再遊花山(第2/3頁)

到地方下車,珍卿再見陶望三先生,覺得此人幾乎沒有變。

他穿著黑色綢衣綢褲,手腕上還是一串念珠,油頭滑腦地像個老痞子。

所以說他幾乎沒有變,是因為他戴了副玳瑁框眼鏡,顯得他像個文人學士。

他高興地上來擁抱三哥,一邊熱呼呼地說話:

“哎呦,我的太子爺,大駕光臨,有失遠迎,恕罪恕罪。

“您真是貴人事忙啊,想找你敘敘,電話打了有八百回,總說你不得閑算怎麽的。

“總這麽勞碌怎麽成,你好歹顧顧身體啊,你要是活活累死,沒老婆沒孩子的,還不是便宜那些沒出力的……”

陶望三是個碎嘴子,陸三哥簡單答一下,他自己就能沒完沒了地說。

說著一席子的話兒,陶望三瞅向珍卿,有點詫異地看她半天,恍然大悟地指她說:

“我當你開竅要找老婆,敢情還是上回來的珍妹妹。真是女大十八變,越變越好看喲。”

珍卿看陶老板擴建的飯館,原來的兩爿房子,西邊的大約還是原本用處,而東邊也改成吃飯的包廂。

後面新建三層灰磚樓房,房子的造型很尋常,但屋檐、四壁的的裝飾風格,明顯借鑒了西式建築。

陶先生帶他們到新樓,他說是給行旅之人備的客房,上中下三等房間都有。

他帶珍卿和三哥逛了下,就是普通的民宿風格,並沒有過分裝修,上等房只是大一些,設施稍微多一些。

陶先生說一些畫家、作家,累月地住在這裏搞創作。

直到繞過這旅館到後頭,珍卿才發現,後面竟還有一座小點的兩層樓房,小樓紅漆門上面有一塊匾,匾上寫著“小西澗”三個字。

珍卿猜這裏是陶先生藏書處,前清有一藏書樓叫“西澗草堂”。

走上水門汀的台階,打開紅漆的門,果真裏頭別有洞天:一排排黑漆木架,擺滿了各種線裝書,三個大畫缸裏,都裝滿大小卷軸。

珍卿留心看書架上的書,經史子集還挺齊全,不少都是私人收藏的古籍。墻壁上掛的畫幅書作,真真假假也有點東西。還有四周圍的書架櫃頂上,擺著各色各樣的盒子,有的看不出裝的什麽東西。

這房子東、西、南三面,都開著拱形圓玻璃窗,所以裏頭采光非常好。不同方向的圓窗下面,還陳設著桌椅臥具,還有文房四寶、飲娛之器等。

珍卿向窗子外頭看,有的窗外是古樹異卉,有的窗下潺潺小河流過。

這是極清靜的休閑娛樂場所,陶老板顯得挺有情趣,挺有文化。

把第一層溜達完了,陶先生吩咐聽差,在下頭好好守著,有人來就上去叫他。

他轉頭跟二哥和珍卿說,樓上才是他最經典的收藏。他們家從前是王府,留下多少好玩意兒,不是變賣就是糟蹋了,剩下這點也不容易。

他跟珍卿誇下海口,說但凡她看上的東西,許她任意挑三件。她好奇地問:“陶先生,你對我都這麽大方,那要是三哥看中的東西——”

對象換成三哥,陶先生豪爽之極:

“就我這飯店旅館,還有這一樓的東西,不管你三哥看中什麽,我陶某人都拱手相送。你三哥這人局氣、高明,我陶望三服氣,五體投地的服氣。”

陶先生跟三哥鐵瓷,也不把珍卿當外人,上了三道鎖的稀世珍卿,一口氣全打開給他們看。

珍卿今天真是開眼了:一整套的青瓷虎口杯,小半人高的珊瑚佛像,紫檀漆地嵌玉圓光座屏,還有造型古樸的青銅器,紫檀、黃花梨、紅雕漆、金漆的各式臥具、陳器……

珍卿看得眼花繚亂,簡直快被饞哭了。

她以前小家門戶,不認得好東西,也喜歡不上好東西;現在認得好東西,自然也喜歡上好東西。

李師娘她媽是前清的格格,師娘陪嫁裏好東西也不少。不過多是金銀珠寶之類。

眼前這一屋子的大件好玩意兒,平生頭一回見這麽多。

要麽老話說呢,窮家兒的窮是真的窮,富家兒的窮,掃掃地縫子還能吃三年。

難怪陶望三先生這麽灑脫,願意離開繁華的大都市。天天跟這些東西一塊玩,其他身外之物自然瞧不上眼了。

聽差的上來叫陶先生,陶先生叫下人沏茶拿點心,讓珍卿任意地賞玩古董,挑選書籍,碰了疵了都算他的,當自個兒家一樣的。

珍卿在小西澗飽覽奇珍,三哥問她:“看上什麽了?”

珍卿大飽一番眼福,倒沒有把寶貝據為己有的意思,

珍卿攤著手笑:“我看什麽都喜歡,想著什麽都不必要。”

陶先生下去一趟又上來了,問喜歡為什麽不要,珍卿說:“吃人嘴短,拿人手軟,我跟陶先生沒交情,也不想欠你的人情。”

陶望三與三哥對視,“嚯嚯”兩聲,說:“好颯爽的小姐,說話真是爽脆,像以前的滿洲格格,可惜後來就不成嘍,都是關在四方天裏養。珍妹妹,沖你這富貴不能淫的勁兒,我還非得送你點什麽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