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殺人(第6/7頁)

李韻搖頭道:“不知道——”

李韻極少外出,縱然已七歲,說話還是有些遲鈍之感,秦纓往她身後的梅林看了看,與她打商量道:“沒事,我帶公主出去,公主若喜歡放燈,那我幫公主做幾個能飛很高的大燈籠可好?”

李韻眼睛終於亮了起來,她點頭,看了一眼身邊盛放的梅花後,又看向秦纓頭頂,“花——”

秦纓摸了摸發髻,將早晨秦璋送的玉簪拔了下來,她笑道:“公主覺得好看?但這不是梅花,而是玉蘭,公主若喜歡,我將此物也贈予公主可好?”

李韻接過簪子,似有些滿足,但她又道:“燈籠。”

秦纓牽唇,“公主放心,我一定能做出令公主滿意的燈籠,不過……公主可否答應我一個條件?”

李韻睜大眼瞳望著她,秦纓便指著謝星闌道:“公主不要告訴旁人見過他好嗎?若有人問起,就說只見過我一人,如何?”

頓了頓,秦纓道:“其實我也不認識他。”

謝星闌:“……”

李韻眼睫動了動,只一言不發地點頭,秦纓莞爾,又將那碧玉簪子簪在了李韻的發髻上,她贊賞道:“公主真好看——”

話音落下,她掃了眼那燒壞天燈上的圖案,又牽起李韻的手,“我送公主出去,也請公主與我說說,你喜歡哪樣的燈籠,是不是喜歡玉兔?”

李韻並不排斥她,果真跟著她朝梅林外走,謝星闌避嫌的站在原地未動,秦纓邊走邊回頭,莫名覺得站在昏暗處的謝星闌可憐兮兮的。

這邊廂李韻一頓一頓道:“玉兔,彩蝶,青鳥,尺玉——”

秦纓聽得納悶,“尺玉是什麽呢?”

李韻惜字如金,“貓。”

往南走了片刻,便見一個紫衫嬤嬤帶著四個青裙婢女急紅了眼,一看到秦纓帶著李韻出現,紛紛朝她們小跑過來。

“殿下,我的公主殿下,您怎能一溜煙兒便沒影了!”

“拜見縣主——”

宮婢們自然認得秦纓,秦纓擺了擺手道:“我在賞花,正好碰到公主去撿燈籠,這天燈是放不起來了,我答應公主,改日做幾個大的送給她放。”

李韻沒說什麽,那嬤嬤見李韻上下無損,自是不住道謝,這時李韻又道:“燈籠,尺玉燈籠——”

秦纓一聽忙問,“何為尺玉?”

嬤嬤笑道:“是貓兒,通體雪白的貓兒,娘娘為公主養了一只,公主十分喜愛。”

秦纓恍然,嬤嬤又道:“真是多謝縣主了,今夜公主放了兩只天燈,一只玉兔天燈,一只白貓兒天燈,都是小人們自己做的,結果都未放起來,一只落在了北面,另一只飛的高些,可還是落下來了,應在西邊,奴婢們這就帶公主去找另外一只燈籠去。”

嬤嬤拉著李韻便走,秦纓承諾道:“公主放心,兩日之內,我一定帶著燈籠入宮看您。”

李韻笑起來,這才跟著嬤嬤離去。

……

謝星闌等秦纓走遠了,才從暗處走出,他出來已久,自然直奔著湖邊長亭而去,但剛走到半途,便見幾個年輕的翰林還留在梅林之中。

他們出身不高,多是貞元十九年的新科進士,初入翰林院一年,是未來入六部的中流砥柱,幾人心知這場賞雪宴與他們關系不大,只聚在一起賞花作文。

但等謝星闌走近,才知他們並非在做詩文。

“所以說人之際遇太難料,貞元十三年的進士,在翰林院待了半年便去了兵部,軍器監多安閑富足的衙門,卻偏偏遇到了個不省心的上司……”

“聽說軍器監油水極足,他多半是擋了人家的財路,幸好沒真的獲罪,否則大好前程就這樣毀了……”

“得多虧定北侯,那批軍械是給北府軍做的,定北侯保了他,如今在定北侯手下做個參軍也是好前程,就是在那幽州苦寒之地,著實辛苦。”

“各人有各人的際遇,只盼咱們過了年,能去個好衙門。”

“你們說的是何人?”

幾人正議論著,卻冷不防被一道冷沉之聲打斷,他們轉頭一看,便見謝星闌不知何時到了跟前,幾人慌忙行禮,“謝將軍。”

謝星闌本從北面離開,不欲與他們寒暄,但不知聽到了什麽,他腳步一轉上前發問,翰林們互視一眼,一人道:“我們剛才說的,是那位北府軍參軍。”

謝星闌擰眉,“趙永繁?”

“正是,他是貞元十三年的進士,當年高中還不到十九歲,後入翰林院任編修,很得陛下賞識,後去了兵部,最終又入了北府軍……”

科舉入朝之人多為文臣,少有再去駐軍當差的,謝星闌道:“你們剛才說他在軍器監擋了別人財路,是何事?”

幾位翰林面露尷尬,一人硬著頭皮道:“是我們翰林院一位老編修說的,說當時趙大人入翰林院,正巧編撰了一套名為《考工記》的技藝全書,後來某日,陛下發現他對《考工記》裏的兵械篇頗有研究,便說他不如去兵部軍器監當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