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寵妃是個擋箭牌12(第3/6頁)

那是他心愛的女人,他怎麽舍得?

總管太監斟酌道,“皇上,今日德妃娘娘說可封婕妤為昭儀,獨居一宮。雖說同從前的安排不一樣,但以如今的形勢看,這樣做對婕妤最好,還能順勢升了位份,待小王爺一生,就能直接封妃了。婕妤坐到妃位上,再怎樣也能在這後宮裏有一席之地了。”

可這樣做就要提前將詩詩曝光在眾人的視線中了,一個宮女升得這麽快,三年抱倆,還一個封太子、一個封王爺,一定會遭人嫉妒。

總管太監對詩詩可沒有感情,他一個混跡宮中多年的人,對此只有一個想法,旁人再護著也不如自己厲害啊,再這麽著,他都替皇上累得慌,還不如給詩詩些人手,讓她自己立起來。

他這麽勸著,殷治也漸漸動了心思。主要是容萱的態度令人擔憂,繼續把詩詩留在永秀宮,他怎麽都不能放心。

正好,這件事可以讓太後去說,太後對容萱那般不滿,一直想找機會教訓容萱。後宮妃嬪獨木難支,向來喜歡抱團,太後強硬地挪走一個婕妤也算斷掉容萱的臂膀,這樣太後心裏痛快些,說不定還能將容萱那股火引到太後身上去,那詩詩就安全了。

殷治決定之後,第二日一下朝就去給太後請安,陪太後用膳。

太後是有些驚喜的,因為這意味著殷治對她的不滿過去了,沒事了。誰知還沒吃幾口,殷治就提起了詩詩,“昨日萱兒提議的事,兒臣回去想了想,覺得可行。萱兒身子不好,本就需要好生養著,是兒臣想讓她添個孩子才有了聶婕妤和太子。

太子年幼,需要萱兒多費心,若再讓她照顧有孕的聶婕妤,太過為難她了。母後以為呢?”

若是從前,太後聽到這話一定高興,會以為殷治終於不那麽寵愛容萱了。可如今聽來,她只覺得驚心,難道她從前還真看錯了,殷治在意的是聶婕妤?那怕就是另一個禍害啊,那可是太子和小王爺的生母,且這樣不因家世背景,只因這個人而喜歡上的,更令人忌憚。

太後面上點點頭,微笑道:“皇帝你說的極是,哀家看,賢妃或皇後那就不錯,都能照看好聶婕妤。不然,將她遷到哀家旁邊,有哀家照看著,保管她順順利利生下你的小王爺。”

殷治心頭一動,沒錯,把詩詩挪出來是危險打了,但若有太後護著就不同了,誰能輕易在太後眼皮子底下害詩詩?正好太後主動提出的,他順勢就應了下來,狀似隨意地道:“母後派幾個人留意些就是了,到底是近幾年宮中少有的皇子。萱兒還年輕,有時脾氣急,還望母後多擔待些。”

太後從前也是後宮妃嬪之一,什麽沒見過?只不過當上太後不需要琢磨那些個東西,平日也不愛多想罷了,如今看著殷治故作隨意的樣子,她只覺得心頭發涼,她的兒子,是把她也利用進去了啊!

再一想,不過是想讓容萱有兒子傍身而已,何必非讓詩詩生?何必不去其他人宮裏?皇上大可隨意寵幸地位分的妃嬪,誰生了兒子就抱給容萱養,不想看生母礙眼,去母留子也不是不行,那不一樣嗎?

皇上若真心疼愛容萱,何必日日去後殿寵愛那宮女,不怕容萱難受嗎?哪個女人受得了心上人日日寵幸自己的侍女?情同姐妹就更受不了了!

太後越想越覺得皇上把他們所有人都騙了,有時候真相就是沒人點破的時候全蒙著一層霧,一旦有人點破,就清楚得不能再清楚,只奇怪自己以前怎麽就沒發現呢?

殷治自知將太後安排得明明白白,意氣風發地去處理政務,想著怎樣更快扳倒聶久安,近日十分不順心,他不想再繼續過這樣的日子了。

太後在他走後一個人坐了好一會兒,又去小佛堂念經。她的心腹嬤嬤勸她想開些,她怎麽想開?這樣的事又不涉及國家大事,皇帝居然不告訴她,否則她會去針對容萱嗎?還是皇帝就是防著她,怕她會針對詩詩?就連如今皇帝借她的口得罪人,都不願說出真相,要不是她手下的釘子機靈,還不知道其中有這樣的內情呢!

不管如何,太後還是叫人收拾了離寧安宮最近的麗雲宮,下懿旨晉封詩詩為昭儀,遷至麗雲宮。

這旨意一出,宮中眾人都小心起來,誰不知道德妃和太後結的梁子大了?眼看要平息下來,太後居然又來這麽一出,這是徹底對上了啊,皇後和賢妃還多想了一層,琢磨太後將詩詩遷到寧安宮旁邊是否有深意,大家都在等容萱和太後鬥起來。

誰也沒想到容萱居然沒反對,還大大方方地送了一車藥材當賀禮。

詩詩看到那一車藥材,只覺得晦氣極了,她從小到大身體都極好,就是近日事多才稍弱一些,容萱送她用都用不完的藥材不是咒她久病不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