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點到為止

懸雲翔虬螭,蜿蟺炫五彩。(手機閱讀請訪問)

以朋友身份入住懸雲觀客院,省卻許多繁瑣禮節,也不打擾山上幾位清凈修行的當家道長,由雲秋禾陪著逛了一天好山好水,廿六日上午,張聞風隨著主人家來到風景絕佳的流雲坪。

陽光斜射,薄雲流彩,有六名男女弟子分作兩行,列隊拱手躬身行禮。

“拜見張道長!”

“諸位請起!”

張聞風溫和微笑,抱拳還禮。

指點什麽的,只是一個由頭,雲秋禾想留他多住幾天,給他找點事做壓身。

“其實我不建議專修劍術,路子太難,且不好走。”

張聞風第一句,便讓恭謹聆聽教誨高論的年輕弟子們愣住了。

雲秋禾現在是懸雲觀幾位當家道長之一,沉穩溫婉,又不失威嚴,臉上淺笑如常,反正張觀主怎麽說都有理,高屋建瓴,獨樹一幟又能圓回來。

還沒見誰的歪理,能夠辯論贏了張觀主。

毒舌如何廣君,也經常吃癟。

“前些天,我和陳守中道長、何廣君道長探討過這個問題,我與陳道長想法相近,那就是術為道用,不拘一格,劍只是修道的途經,外在手段,何必拘泥於劍修一定得用劍,為甚不能修法,為甚不能修技藝?其實都可以,當然你覺著分散了修劍的心思,想專心劍道,也無不可,個人選擇而已,無可厚非,自己選的路自己走,堅持下去,終歸會有收獲。”

張聞風講完,十二名弟子陷入沉思。

這個問題經常在化炁境和漸微境弟子中發生爭論。

大名鼎鼎的用劍高手一番話,讓好些弟子豁然開朗,不再執著一定得用劍才能叫劍修,沒見張觀主和陳道長就建議劍術、法術混著練嗎?

“請問張道長,何廣君道長怎麽說?”

左手邊排第一位的濃眉少年,身形挺直如劍,拱手問道。

大安朝境內最有名的三位用劍高手,分別是陳守中、張聞風和何廣君,想要修劍的弟子們自是知道三人,並以此為楷模。

“何道長堅持始終如一用劍,否則不叫劍修。”

張聞風微笑回道:“你們可能不知道,何道長的山水蟲鳥,畫得很好。”

濃眉少年如釋重負,拱手道:“多謝張道長解惑。”

張聞風問道:“你叫什麽名?”

“豐城劍,見過張道長。”

濃眉少年一絲不苟行禮,他有自己的選擇,不會因為對方名氣大、修為高便輕易改弦易撤。

張聞風點點頭示意,記住這名身形如劍的少年。

有些人是天生的劍修,其它所有挫折、勸阻、紛擾只會成為其堅定劍心的磨刀石,何廣君如此說,也是如此做。

沒想到在懸雲觀遇到一個劍修苗子。

張聞風繼續論劍:“劍修四境,與手合,與身合,與意合,與神合,前面兩境用我的理解,講的是契合二字。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先要選擇一柄合乎手感、心意又能用得起的劍器,太重、太輕、太長、太短其實不利於用劍,這就是初步契合。

想要做到與手合,無非多練。

但是這個練字,又涉及到選擇的劍術與自身契合的學問,一門能契合資質的劍術招式,不管多簡陋,舍得勤修苦練,最多一年,再放寬點,兩年吧,如果兩年還達不到與手合,不要再浪費時間了,專心修法吧。”

聽得專注的六人,大都露出一絲苦色。

他們修劍早就超過了兩年,或許按張道長所說,換劍法修煉,找到與他們資質契合的劍術,

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排前面的濃眉少年和另一名少年臉上露出恍然神色,張道長果然是名不虛傳,把虛幻的劍境用淺顯易懂語言講述出來,讓他們感同身受。

他們當初就是換了好幾門劍術,憑感覺只練喜愛的幾招,結果達成了初步劍境。

若是早些聽到張觀主講課指點,他們還能省下不少時日。

張聞風將六位弟子的表情盡收眼底,看著前面的濃眉少年,道:“豐城劍,你演示一遍劍術,我指點指點。”

他不可能將自己領悟出來的寶貴心得經驗,全部教給素不相識的小家夥們。

能夠講些基礎,已經是看雲秋禾面子。

“是,敬請張道長指點!”

濃眉少年拱手高聲道,壓住心頭激動,拔出腰間劍器。

他突然覺著手中的劍差了點感覺,似乎輕了,也短了一點,以前沒有意識到,聽了張道長講課,令他受益匪淺,作為化炁境弟子,宗門不會定制劍器,但是他可以用自個省下來的靈氣石,求人打造一柄適合自己的劍。

另外五人迅速往邊上撤去,把場地留給豐城劍。

他們很羨慕那小子能夠得到張道長的親自指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