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第5/7頁)

實際上這只是臨時找的借口,真正的原因是容昭一想到祝子翎對宋聞另眼相看是因為有相似的糟糕經歷,而這糟糕的經歷就是胡氏等人制造出來的,便忍不住對胡氏的怒意更上一層樓,覺得非得親自去讓這個罪魁禍首身敗名裂、翻不了身不可。

只是這般緣由自然是不能對祝子翎說的。所幸少年也向來好哄,更完全沒察覺到他對宋聞那隱藏的敵意,此時應該也不會多想。

不出容昭所料,祝子翎果然沒有質疑他的說法。雖然覺得容昭昨日說沒問題今天就要去坐鎮有些說不通——他不相信容昭昨日不知道什麽京城府尹的派系問題——但祝子翎向來不在意這些,更對容昭沒什麽懷疑之心,因此只在腦中過了一過就不管這個了。

“既然王爺要去,那我也要去!”祝子翎很快要求道。

他才不想自己一個人呆在王府裏等著呢。

容昭遲疑了一下,想著祝子翎應該也不討厭去看祝家人的笑話,便點頭同意了。

於是出行的規模再加了一番,當厲王府四匹馬的車駕和一大堆的護衛來到京城衙門門口時,瞬間便驚動了許多人。

如府尹這樣的大人物都是在後堂辦公,門口只有一群小吏,看到如此豪華的王府馬車上衙門門口,一開始都沒反應過來。等到被幾個兇神惡煞五大三粗的護衛圍上來,厲聲問府尹在哪兒,小吏這才回神,差點沒一下軟了腿摔倒在地。

“府、府尹大人在處理公務……不知厲、厲王殿下,”

“咱家是王府總管,還請向府尹大人通傳一聲,如今有一樁謀害我們王爺王妃的案子報官,要請府尹大人查斷。”祝子翎和容昭在馬車裏並未出來,出來說話的是王向和,他一改平日在2容昭1祝子翎跟前的慈眉善目,語氣顯得十分趾高氣揚。

“意圖謀害的賊人被王府的護衛當場拿下,我們已審出了些東西,還請府尹大人下令去捉拿那幕後主使,將其依法論處。”

小吏和門口大著膽子湊熱鬧的百姓一時都聽愣了。

有人謀害堂堂親王和王妃?這絕對是件大事了。只是這樣的大事,還從來沒有見過當事人上衙門裏報官的啊!

別說親王了,就是那些豪門世家裏的事,大都也是自己查,查完了更不會報案,要麽自己暗中處理了,要麽直接拿到皇帝面前說,或者在朝會上用來發難。

除非是那種特別的大案,皇帝特意關照了要秉公嚴查的,否則事關這些大人物的案子,交到衙門裏也一般都是和稀泥。再說那些真正的大案也都是由大理寺或者刑部負責了,這個小小的京城衙門是左右都攤不上的。

故而今天聽說厲王府要報案,任誰都是一臉錯愕。

都是親王了,誰遇到謀害的事不是直接去宮裏找皇帝哭訴,要補償要好處去?

哦,對,也就厲王了,跟皇帝的關系格外不好,恐怕是沒法去找皇帝哭訴的。

但那也不是來衙門報案的理由啊?!

你自己查,查完自己處理了不就行了?厲王那麽個煞星,難道還怕殺上幾個謀害自己的人會有什麽不好的影響嗎?

真要是覺得影響不好,查完了在朝會把證據一攤那也可以啊,何必跑來這麽個誰都管不住的衙門?還擺出這麽大的陣仗嚇人算怎麽回事?

衙門裏的師爺驚慌之余腹誹不已,只是他並不知道真正的“大陣仗”他還沒有見到。面對王向和身後比衙役還多的護衛,師爺勉強不讓整張臉滿面苦相,僵笑了一下,說:“公、公公稍待,我等這就去請府尹大人前來處理。”

說完他瞪了一眼一旁的小吏,小吏回過神,連忙連滾帶爬地跑到後頭去找府尹了。

過了一會兒,京城府尹便匆匆趕了來,臉上猶帶驚慌的神色,氣息微喘,官服也跑得不整齊了,顯然也是極為慌張。

看到厲王府一行人,他的僥幸之心徹底消失,只能深吸了口氣,勉強維持住鎮定。

王向和雖然代表厲王府,但畢竟只是個品級不如自己的太監,府尹依靠本能維持住官員儀態,肅容看向王向和,清了清嗓子,說:“吾乃京城府尹,王總管要報案,不知可有狀紙?”

王向和聞言向護衛一示意,便有人將紅綃綠闌和一紙訴狀都帶了上前。

“狀紙自然有,此二人便是意圖謀害王爺王妃之人。真正的罪魁禍首我們也已經審出,正是禮部尚書祝大人的妻室胡夫人,王爺命咱家來告官,便是要請府尹大人秉公執法,這便將此人捉拿歸案!”王向和也不給對方拖泥帶水的機會,直接當眾便將胡氏的罪責說了出去。

京城府尹見到紅綃綠闌便怔了怔,因見是兩個柔弱女子,還微微松了一口氣,以為這謀害之事可能沒有之前想象的那麽麻煩。然而他正要讓人去接那一紙訴狀,卻聽見王向和直接便將事情牽扯到了一部尚書身上,頓時大驚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