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一章 和林,國家興王地(第2/3頁)

“只要和林這片地方,有雄兵十萬,就可以壓迫大明三北之地,擡不起頭來。”

三北,東北、正北、西北,為三北方向,只要和林這地方有雄兵駐紮,大明就寢食難安,側臥之榻其容他人酣睡?

而提出和林這個地方,可以牽制中國三北的人,正是慈父斯大林。

朱祁鈺繼續說道:“和林這地方能養多少兵馬?忽必烈曾經在和林陳兵五萬余人,這五萬人是正軍,屯軍與正軍為二與八之比,也就是說,和林這地方,至少能養二十萬人有余。”

“明太祖高皇帝和其謀臣,正是深知其利害方才北伐。”

“此次北伐,解的是朕心頭之恨,同樣也是懸在大明頭上的利劍。”

朱祁鈺從戰略的層面上,表明了大明北伐的意義,這個意義絕對不僅僅是復仇,還有國家戰略安全。

不打和林還想要西域?但凡是和林的瓦剌人有點出息,大明就拿不到西域。

永樂年間為何重開西域提了那麽多次,到最後都沒有踐行?還不是因為拿了也無法長治久安?

“和林以及和林周圍的土地,要麽掌控在大明的手中!要麽讓它始終虛弱的如同綿羊,奄奄一息!但凡是有強兵駐紮,大明危矣。”朱祁鈺手中的長杆重重的指在了和林的位置上。

“各位說說各位的看法。”

朱祁鈺都把話說到了這個份上,這個時候說不能打,那就是跟皇帝陛下對著幹了。

於謙斟酌了一下俯首說道:“陛下,咱們再籌備籌備,等來年開春解凍之後,再行前往?此時寒冬臘月,塞外苦寒,白毛風刮起來,那分不清楚上下,此時進兵,實在是有些貿然了。”

朱祁鈺立刻贊同的說道:“大明軍又不是人人都是袁彬那種能在白毛風裏行百裏的人間青兕,自然要是開春之後再動,春天是草原人最虛弱的時候,也是他們熬過了漫長的冬季後,最重要的日子。”

草原的苦寒,朱祁鈺雖然未曾親歷,但是也曾聽聞,冬天草原上會消失很多的部族,在酷寒之下,無數的人永遠的消失在風雪之中。

春天,瓦剌人和他們牲畜一樣的骨瘦如柴,一樣的虛弱。

大明選在在春天進兵,就是奔著不死不休,奔著亡族滅種去的,既然要打,就要打到斷氣,打到掃穴犁庭為止。

“那軍備呢?陛下,臣不通兵法,這戶部那邊不會有問題吧。”江淵略微有些擔心的說道,他做過戶部右侍郎,是從戶部走到了兵部尚書的位置上,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眼下大明要再次北伐,自然需要軍備,而這肯定繞不開戶部,只希望沈翼不要那麽不識趣便是。

“無礙,戶部不肯,朕的內帑這些年只進不出,攢了不少家底。”朱祁鈺回答了江淵的問題。

至於沈翼這個沈不漏會不會阻攔?

朱祁鈺認為不會,因為沈尚書和沐陽伯金濂是同鄉,他們曾經為搭档,陪著大明走過了最艱難的幾年,沈翼這個人扣歸扣,可是該花錢的地方,只會心疼無比的把錢花出去。

這次的京宣馳道,戶部就沒有做什麽阻攔。

“那臣沒什麽問題了。”江淵見陛下用內帑兜底就不再擔心軍備了。

天底下最有錢的絕對不是松江府的豪商,而是陛下的內帑,陛下不喜奢侈尚節儉,又喜歡四處湊熱鬧,每次湊熱鬧都能收獲滿滿。

朱祁鈺倒是對自己的內帑有多少銀子知之甚詳,作為國帑應急準備金,他的應急準備金可比國帑要多的多的多。

內帑太監林繡曾經匯報過,各種實物財寶犀角等物不算,光是黃金就有一百二十余萬兩,白銀有七百五十余萬兩,銀幣有六百三十余萬枚。

大明國帑是有進有出,內帑是只進不出,這攢了十年,攢了如此厚重的家底,就不奇怪了。

有的時候林繡也嘀咕,陛下這應急準備金,太符合陛下一貫料敵從寬的作風了,真的是太多了。

石亨面色嚴肅的說道:“臣這邊沒什麽問題,籌備已久,若不勝,提頭來見!”

這仗石亨必然是要京營去打,那作為京師總兵官自然前往,石亨直接立下了軍令狀。

打不贏就提頭給陛下。

朱祁鈺則是搖頭說道:“話不能這麽說,什麽提頭不提頭的,勝敗乃是兵家常事,打仗哪有一直贏的道理?”

“這是大明第一次遠征,打輸了,來年有余力就接著打,沒有余力就接著攢力氣,一次打不贏,就打兩次,兩次打不贏就打十次二十次,大明耗得起。”

徐達、李文忠、馮勝作為大明三方面的主帥出塞作戰,輸掉之後回到了京師,朱元璋也沒有把他們的腦袋砍下來,出塞作戰要給一定的容錯。

朱祁鈺不是很喜歡軍隊立必勝的許諾,因為水無常形,兵無常勢,只要石亨不打出趙括、馬謖那樣的仗來,朱祁鈺不會輕易斬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