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三章 德,大明皇帝本就沒有(第2/3頁)

無論什麽樣的買賣,大抵都是七八歲才會收買。

這七八年的口糧誰來出?

如果從極其功利的角度來看,養一個女娃,完全是入不敷出的賠本買賣。

勞動使人自由,工作賦予人格。

再說了,哪個父母生下了孩子,就是為了賣的?

朱祁鈺沉默了片刻說道:“這不是一紙聖旨可以解決的。”

於謙看著陛下,猶豫了下低聲說道:“陛下眼下倭國群雄蜂起,交趾黎越僭朝、安南也是岌岌可危,這亂世之下,流匪遍地,這三地的女眷也是朝不保夕,臣以為可以將其接到大明來。”

讀書人說話,都是環環相扣,先是擺出了三地現狀,黎朝在天災之下,依舊不斷的提高著糧食出口大明的絕對值,而黎朝內部還有黎宜民這等廢太子準備隨時造反。

交趾、安南、倭國深陷戰爭泥潭,國內流匪遍地,治安極差。

將三地女人接到大明來。

誰去接?怎麽接?多少價格去接?誰來組織三地女眷上船?

捕奴是不可能捕奴的,大明解救這些深陷戰亂的女子來到大明,嫁於良人,這是不是拯救她們於水火之中?

讀書人向來如此,竊不是偷,接不是捕。

“於少保此言,怕是要被清流言官口誅筆伐了。”朱祁鈺看著於謙,嘴角抽動了下說道。

於謙想了想說道:“那臣被罵兩句,總比大明遍地光棍的強。”

光棍是什麽?

光棍在大明要歸到遊墮之民之中,是影響社會穩定的不安定因素,是造反的生力軍。

吃飯和繁衍,是人類乃至生物的天性,這些荷爾蒙泛濫的男人們,再吃不飽飯,立刻就給天捅個窟窿。

儒家的核心教義說復雜很復雜,說簡單,其實就是將秩序和穩定,視作最高價值。

那荷爾蒙泛濫的光棍們,自然有統戰價值。

於謙其實不怕被罵的,相反,他還得讓自己不那麽完美。

白璧微瑕,太完美的玉石,就會給人一種虛假的感覺,人太過完美,就不是活在人間了,稍微有些缺點,就像是個人了。

於謙的身份特殊,在他這個位置,總是要謹小慎微一些,能往自己身上破點臟水的時候,絕對不要含糊。

即便是陛下再信任,自汙還是很有必要的。

秦國悍將王翦一直問始皇帝要美女、豪宅、財富,就是這等道理。

朱祁鈺想了想說道:“那就這麽辦吧。”

“臣遵旨。”於謙領命,準備督辦此事。

朱祁鈺當然可以提高女性地位,為女性提供工作機會,來提高養女娃的獲利,緩慢調整大明的人口結構,比如織造局,比如巾幗堂,比如講醫堂,這些都是他在做的事。

但是這些政策都需要時間。

大明有將近三成的成丁都是光棍,這就是迫在眉睫之事。

利用占城、交趾、倭國戰亂的不穩定局面,獲得大量女眷來緩解大明的人口結構危急。

這的確很缺德,德這東西,朱祁鈺本來也沒有。

有德的是至德皇叔,和他這個皇帝沒關系,他這個皇帝要是有德,大明的光棍們就沒有女人。

倭國、交趾、占城的男人們,一定會感謝大明皇帝的大缺大德。

朱祁鈺和於謙關於這件事細細商談了一番,於謙俯首告退。

“又是一年中秋節。”朱祁鈺站起身來,拿起了三炷香,來到了靈台之前,靈台之上放著一塊靈牌,靈牌紀念的是土木堡之戰中無法瞑目的亡魂。

煙霧繚繞,朱祁鈺就靜靜的坐在靈台之前。

一個小黃門匆匆的走到了興安耳邊低聲耳語了兩聲,而後興安俯首說道:“陛下,香燃盡了。”

“嗯,何事?”朱祁鈺睜開了眼,眼中的戾氣一閃而過。

興安俯首說道:“江西九龍府青山鎮有農戶二十三戶到了南衙敲了登聞鼓,應天巡撫李賢奏稟,詢問如何是好。”

朱祁鈺站起身來,冷冰冰的說道:“還有人能敲的響登聞鼓?朕還以為南衙無論如何都會阻止呢。”

登聞鼓院的院墻還有門鎖,朱祁鈺至今還記得,他當時下旨把院墻拆除,他還以為他走後,登聞鼓院會被再次鎖起來。

顯而易見,並沒有如此。

為何會有人這麽害怕百姓敲響登聞鼓?還專門壘了磚墻,落了鎖?

因為按照大明朝的祖訓,登聞鼓被敲響了,皇帝就必須過問。

有些事兒鬧到了皇帝面前,不死一批人,是決計沒辦法收場的。

朱祁鈺南巡的消息,通傳天下,江西九龍府青山鎮自然也收的到消息。

“讓李賢送到松江府來,百姓為何敲響了登聞鼓?”朱祁鈺眉頭緊蹙的問道。

興安將奏疏呈於禦前說道:“這是應天巡撫的奏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