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時之序 凜冬將至(第2/3頁)

一直到了黃昏的時候,朱瞻埈才終於放棄了鬧事的打算,回府去了,他知道鬧沒用,那個管了他十三年的長史走了,日後王府上下都要靠他這個鄭王了。

反腐清吏廳乃是由吏部左侍郎王翺上諫組建,掛在計省名下,這監察之務,本應該掛在都察院名下,但是王翺考慮到都察院的一貫表現,最後將反腐清吏廳掛在了計省名下。

賀章尋周瑛出仕,就是希望周瑛能在反腐廳爬的足夠高,最後將反腐廳重新掛靠在都察院名下,名正,方能言順。

周瑛離開後,就向著吏部而去,他是都察院介紹到反腐廳眾人中的一個。

周瑛剛調任反腐廳就陷入了無休無止的忙碌之中,忙裏偷閑的時候,周瑛還專門去了趟鄭王府跟新的長史叮囑了許多,又詢問了一下鄭王的情況才離去。

反腐廳的第一個大案,就是陜西行都司冒賑案。

陛下對冒賑案的批復只有一句話;【不可因罰不及眾姑息養奸】。

反腐廳因為冒賑案,陷入了極度的忙碌之中。

而周瑛注意到了一個細節,那就是前任陜西行都司巡撫、現任浙江巡撫陳祖輝,很可能是冒賑案的始作俑者。

整個陜西行都司的現狀,所有線索,都指向了陳祖輝。

周瑛反復查驗之後,確定了自己的猜測,找到了王翺,將自己找到了的線索告訴了王翺。

王翺翻動著手中的題本,越看越是心驚,看了許久才說道:“你的意思是,冒賑案和此次常德、鎮江、松江三府死七萬眾的瘟疫有關?”

一旦爆發瘟疫,朝廷必然鎮撫,這是朝廷的義務。

之前廷議之時,手不漏財的沈翼一改常態頗為大方,但是要求軍管才會撥發銀錢,還問這錢國帑出了,能到百姓手裏幾分幾毫!

沈翼是巡檢地方的巡按禦史,九年京察大計皆上上評入京,對地方那些貓膩門清兒,沈翼就曾經對地方官員做出過總結:【官官袒護,舉朝皆然】。

周瑛點頭說道:“我以為可以兩案並查。”

“松江府集散天下貨物,人員來往龐雜繁多,一旦瘟病散播,天下沸湯,不可不慎。”

王翺猛地站起身來,急不可耐的說道:“言之有理,我這就去見陛下,你隨我一起。”

朱祁鈺看完反腐廳的奏疏之後,深吸了口氣厲聲說道:“此事積弊已久,通省大小官員,無不染指有罪,兩案並查,絕不姑息!”

“臣等領旨!”王翺和周瑛離開了聚賢閣,他們要的就是陛下絕不姑息的這句話。

這冒賑案和三府瘟疫之事,一旦有了牽連,那必然是驚天大案,查到誰頭上都不足為奇。

朱祁鈺待兩人走後,不停的揉搓著眉心,他本以為三府瘟病之事,只是三府官員和地方士紳勾結的失察之罪,現在看來,其中的肮臟比朱祁鈺想的要多得多。

而檢舉揭發冒賑案的狀元郎柯潛,受到了生命的威脅。

柯潛本就是軍生,心思極為縝密,屢次逃過了截殺、毒殺、構陷等諸事,並且上了一本奏疏。

柯潛以為陛下西擴大計,應當早做打算,比如改陜西行都司為甘肅,轄地為河西走廊,再設西域行都司,陜西行都司才能長治久安。

朱祁鈺嘉納良言,但是茲事體大,還需細細籌備,等到冒賑案塵埃落定之日,改制方可通行無礙。

而此時在松江府就地軍管的松江巡撫李賓言,更是愁容滿面。

他接到敕諭,立刻令巡檢司封鎖了長江口,並且禁止船舶停靠松江府、寧波市舶司,隨後大軍開始封鎖松江府,一時間松江府內外,馬蹄聲陣陣。

往日的滾滾商隊、遮天蔽日的船帆銷聲匿跡,甚至有傳聞陛下要裁撤松江府市舶司,一時間鬧得人心惶惶。

疫病已經到了強弩之末的時候,並不會出現王翺、周瑛擔心的擴散之事。

“李巡撫不必掛懷,我等盡心竭力,必然不讓瘟病散逸。”番都指揮馬雲頗為自信的說道。

這幾日三府之地的疫病已經到了能夠開坊門的時候,但是基於謹慎和保住官帽子的前提,還是決定在閉城月余。

李賓言眉頭緊蹙,他並不是很擔心疫病之事。

事實上,疫病之事已經過了時節,暫時關閉坊門半月足以讓疫病之事徹底平息。

陛下想要他和李賢的人頭以謝天下,怕不是那麽容易。

“大明要從夏序轉入秋序了。”李賓言似乎是對番都指揮說話,更像是自言自語。

這才是他擔心的地方。

四時之序是李賓言第一個提出,法四時也是中原王朝文化之一,比如秋後問斬。

大明即將進入秋序,也是李賓言的一種悲觀預期。

大明的新貨幣政策正在遭受最嚴峻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