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三章 問心(第2/3頁)

有兩個解決之法,第一個就是遷界,將沿海百姓,遷入內地,清廷就是這麽做的,可是沒有執行三年,就執行不下去了。

第二個方法,就是打出去。

在濟州島、琉球駐防,花費小,就可以有效減緩倭患,倭寇不可能繞開這兩個戰略要地,直撲大明,那是送死,不是擾邊。

在這兩個地方駐軍,相比較一千三百余所巡檢司,便宜太多太多了。

陳懋終於開口說道:“陛下,北宋時候,興文匽武,築千百城,而無一用。”

“金人可以長驅直入數千裏,饒過城池,從北衙打到開封,就用了四個月。”

歷朝歷代,城池的意義,就是必須攻破,但凡是想要饒過,那就代表著將自己的背後,交給了對手予取予奪。

對手可以大股部隊前後夾擊,可以小股部隊襲擾,如果這兩種膽量都沒有,膽子極小的軍將,也可以騷擾對方的補給線,只要將對方的補給線切斷,餓死對手。

可是北宋末年的兩次開封之戰,金人各種跳蛙戰術,繞過各種城池,甚至打到了臨安城腳下。

陳懋和楊洪都一樣,用北宋的例子,勸諫陛下重文輕武的最後結果。

以文制武是軍事政治化的必要手段,但是興文匽武,就是過猶不及了。

於謙無不感慨的說道:“當初關二爺一心北伐,將背後交給了盟友,卻被孫權小兒從背後攻伐占據荊州,最終導致了敗走麥城,可悲可嘆。”

建安二十四年,曹操以漢獻帝在許昌,離荊州太近了,想要遷都,避其鋒芒,可見關羽在荊州的所作所為對曹操形成了多麽大的威脅。

然後孫權在關羽和曹操爭鋒之時,背後偷襲了荊州,最終把關羽逼上了絕路。

孫權在擒殺關羽之後,帶著關羽的頭顱作為賀禮,向曹操俯首稱臣,勸曹操登基稱帝代漢,曹操怒斥孫權乃是小兒也!

即便是自認梟雄的曹操,在獲得了滔天的好處之後,依舊是不齒孫權的行徑。

當時孫劉乃是聯盟,這種背盟的行徑,不僅僅是道義上的問題,還有戰略上的問題。

孫吳占據荊州,曹魏絲毫不懼,因為自此之後,孫吳只想偏安一隅,根本不想北伐,得過且過了。

而蜀漢占據荊州,那意義完全不同了。

即便是把背後交給盟友,依舊不安全。

朱祁鈺、於謙、陳懋,都在討論濟州島和琉球列島的軍事、政治、經濟意義,舉足輕重。

這意味著大明海疆的安泰,大明沿海地區的安泰。

於謙看著濟州島,嘆息的說道:“就怕李瑈不肯給啊。”

“相比較倭患,朝鮮更怕大明,因為倭國侵入朝鮮,他們可以請大明救援。”

“可是大明要是占了濟州島,濟州島的後背就是朝鮮,大明必然圖謀朝鮮。”

“如果強圖,必然招致朝鮮和倭國聯盟,唇亡齒寒的道理,朝鮮君臣也明白。”

於謙換位思考了下,站在了朝鮮的立場上,思考問題,朝鮮不見得肯給大明濟州島。

“由不得他。”朱祁鈺平靜的說道。

於謙眼瞅著自己勸仁恕又失敗了,只能面色沉重的看著朝鮮的位置,陷入了沉思。

朝鮮被倭寇打了可以喊爸爸幫忙,若是朝鮮被都大明打了呢?

他去哪裏求援呢?

中秋節很快就到了,街頭張燈結彩,今年的京師街頭,最多的就是孩子,他們成群結隊的街頭奔跑著,他們的兩個發髻的總角上插著楊柳枝,父母衣物上的補子也換成了秋千補子。

而京師也變成了花的海洋,秋海棠、玉簪花開遍了整個京師,而家家供月餅、瓜果,等候月上柳梢頭,焚香之後,即大肆飲啖。

京師內外花會無數,賞花出遊者極多,好不熱鬧。

臘月二十三到大年初六,大明人人皆葫蘆景補子,葫蘆即為福祿。

而到了上元節則是燈景補子,京師都是上元節的燈會,彩燈萬盞。

到了端午節的時候,則是五毒艾虎補子,五毒裝飾,寓意消滅五毒、驅邪避害。

到了七夕節有鵲橋補子、到了重陽節日有景菊花補子和到了冬至日有陽生補子。

京師處處皆熱鬧,今年的孩子尤其的多。

興安打開了窗,八月份,天氣轉涼,寒風起,平日陛下不在,會開一個時辰的窗通風換氣。

今日陛下在禦書房,他還是開了窗,因為屋內在焚香。

興安的面色比較沉重,和京師歡快的氛圍,格格不入。

因為陛下這幾日並沒有回泰安宮,而是一直住在講武堂內。

每到中秋節這幾日,朱祁鈺身上的戾氣,就格外的重。

他在講武堂的禦書房內,設著土木堡戰亡軍士的靈牌,興安在中秋節這天,擺上了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