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六章 三皇子外公,能賣多少錢?(第2/3頁)

這一趟生意,是費亦應親自押送,共有十艘三桅大船,三十余艘二桅海船,整個船隊,大約有近五千余人。

如果大明的巡檢司看到,一定會把費亦應給緝拿。

這四十艘船上,居然設置了幾十門的火炮,數百門的碗口銃,幾乎人人都配帶長短兵刃。

這是費亦應敢到倭國做買賣的底氣。

小股海盜根本不足為慮,若是室町幕府想不付錢白要他的貨的話,費亦應會搖身一變,成為倭寇,上演一出提刀上洛,討要貨款。

親自到平安京內,問足利義政討要。

好在這一趟順風順水,並沒有發生不愉快的事兒,費亦應賺的盆滿缽滿,正準備揚帆起航回家。

面對室町幕府的管領,都用鼻孔看人的費亦應,此時卻是一副低三下四的模樣,弓著身子,絲毫不敢有任何的不滿。

若是讓室町幕府的三管領看到了這一幕,一定會驚訝掉下巴,這費亦應可不是個善茬,此人究竟是誰,讓這費亦應如此討好?

那自然是四處溜達著玩,大明三皇子他外公,錦衣衛指揮使唐興了。

“唐公,這怎麽到倭國來了?足利義政他知道嗎?”費亦應點頭哈腰的問道。

唐興看著費亦應諂媚的樣子,就是一陣撓頭說道:“你挺直腰板說話,這在倭國呢,我孤身一人。”

“我自己來玩的,自然沒人知道,你不要說出去。”

“誒。”費亦應挺直了腰板。

費亦應認識唐興,他當初領著船隊去密州市舶司拿船證的時候,就見到過唐興,後來在松江市舶司他們也沒少碰面。

舟山戰前會議,李賓言讓商賈不要生事,費亦應也列席坐了一會兒聽旨。

費亦應見到唐興純屬偶然。

他帶著人販售貨物的時候,就看到了一個人高馬大的身影,仔細端詳之後,他的表情,就跟見了鬼一樣。

沒辦法,在平均四尺兩寸的倭國之中,七尺男兒的唐興,比倭國人整整高了將近一倍,跟巨人闖進了小兒國一樣,可不就是一眼就看出來了嗎?

唐興有些玩味兒的說道:“你是徐承宗的人,可不要墮了魏國公府的威風。”

費亦應的腰立刻彎了下來,低聲說道:“是,唐公,這事比較辛密,還請唐公,務必保密。”

唐興滿不在乎的說道:“有啥保密的,陛下都猜到了。”

費亦應真的是下巴都快掉到地上了,驚駭的問道:“陛下,都知道了?!”

他以為是秘密,結果完全不是!

這火炮、火銃、長短兵,違制的三桅大船,哪一個都是要掉腦袋的大案,這就被陛下知道了?

唐興頗為不在意的說道:“陛下南下平叛蒞臨徐州城,魏國公徐承宗覲見,可是把裏裏外外,全都交待的明明白白。就差把腸子翻出來,讓陛下看看了。”

“那徐字旗藏起來幹嘛,掛就是了。”

朱祁鈺對徐承宗的海外生意是心知肚明的,對他的賬本查的明明白白,橫林費氏就是他魏國公府海外生意的經紀。

這一次也是費亦應第一次來倭國販布,之前都是去南洋婆羅洲倒騰黃金。

“代持,代持,可不敢打魏國公的旗號。”費亦應面色發苦,這要是出點什麽事兒,魏國公府不會有事,他肯定要倒黴。

一想到這裏,他的腰彎的更低了。

唐興看著諂媚的費亦應就是搖頭說道:“站直了。”

“別擔心了,老李那人雖然嫉惡如仇,就差把正大光明背在身後了,可是他踏實啊,當下大明水師無法保證海商安全,你們帶些兵刃自保罷了。”

唐興口中的老李,就是李賓言。

李賓言在密州市舶司的時候,發現了商舶帶刀,就專門入京和陛下面議,最終默認了武裝商舶存在的必要。

李賓言和這幫勢要豪右、巨商富賈不共戴天,但是還是跑到了京師為海商陳情。

老李是個腳踏實地,十分務實的人。

費亦應也是從這些細節之中,品味出了朝廷的風向,這買賣是越做越大。

朝中政令,他總是第一個跟進,寶源局吸儲,就是他費亦應打破僵局。

唐興頗為認真的說道:“我可提醒你啊,你做生意就是做生意,自保就是自保,可別把刀斧加到大明百姓身上,到那時,陛下可是要發飆的。”

“魏國公可保不住你,甚至還會親自抓你。”

費亦應趕忙說道:“明白,明白,這點道理小人還不明白,還做什麽商總啊。”

做買賣講究個因時、因勢而動,大明現在什麽風向,他可是早就品明白了。

不用投效朝廷,只要遵紀守法,錢大把大把的放心賺。

稍微做點善事,心裏有點仁義廉恥,那小日子,美滋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