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禮法豈是不便之物?(第2/3頁)

朱祁鈺對這種火繩槍非常滿意,它的出現意味著,火銃的命中,不僅僅是依靠老天爺賞臉了。

“這鳥銃,應該多造點。”朱祁鈺歪著頭對於謙說道。

於謙曾經批評過大明的火器,花樣很多,但是多數都沒什麽用,只有子母炮堪用,就像黑龍炮一樣,都是騙經費的。

當時朱祁鈺說要造,都嘗試下,不斷改進就是。

於謙被朱祁鈺說服了,大明的火器研究開啟了新的時代。

但是自從有了新式火藥之後,很多火銃在戰場上,都有了大用途。比如三眼銃,這玩意兒約有三尺長,近戰轟鳴還能當錘用,相當好使。

於謙含笑不語,軍備這個東西,於謙的理解更多是政治因素,攻守轉換之時,總有些人在生事,興文匽武之下,連通州的熬硝營幾近於停辦。

但是他沒有破壞陛下的雅興,大明用兵頻繁,尤其是邊庭流血成海水,陛下開邊意未已,那這軍備松弛,他活著的時候,怕是看不到了。

軍陣列隊走完之後,站在承天門下的軍卒們大聲齊喝,離開了承天門外。

朱祁鈺走下了承天門,向著太廟而去。

借著朱元璋登基的日子,搞天明節,那總得跟朱元璋報備一聲才是。

就是不知道朱元璋他老人家高興不高興。

他走進了太廟之中,上了注香。

他認真的思考了許久,想來想去,太祖太宗皇帝,不會反對自己南征北戰才是。

朱祁鈺想起了前年在太廟殺死的朱祁鎮,也不知道他在下面被打成了什麽樣。

朱祁鈺等待一炷香燃盡,走出了太廟,站在了春風之中。

胡濙和陸子才並列而行,身後是四個人,端著紅布蓋著的盤子,一步步的走到了太廟的月台之下。

胡濙正了正衣冠,三拜五叩,朗盛說道:“伏以皇天開泰運,付大寶於元良,聖帝禦明時,奠群生於永樂。”

“聲教洋溢乎天下,仁恩普洽於寰區,夷夏清寧,神人歡慶。”

“欽惟皇帝陛下,聰明睿知,成功儷美於唐虞。文武聖神,茂德丕隆於湯武。”

朱祁鈺看著胡濙,這一連串的馬屁,從黃天開泰運開始,一直到永樂,再到現在。

朱祁鈺是反對進讒言的,這一點胡濙最是清楚不過了。

不知道是什麽底氣,讓他如此明目張膽的進獻。

都察院的禦史們已經蠢蠢欲動了,他們似乎找到了這個整日裏把誠無德掛在嘴邊,抽他們嘴巴的禮部尚書的弱點。

王文看著躍躍欲試的禦史,就是一陣嘆息,沒事天天找六部尚書的麻煩幹什麽,是覺得自己這不到五年份的執政經驗,是胡濙這四十年份的經年老吏的對手?

手下真的太蠢,王文真的心累。

這都察院的總憲,不當也罷。

哪天侍郎闕員了,定要去補一下,跟著這幫家夥在一起,遲早得陰溝裏翻船。

胡濙繼續伏地高聲說道:“臣本出自醫家,生逢聖世,夙承教養孟之門庭。重沐熏陶,復究軒岐之事業。過蒙拔擢,深愧凡庸。”

“昔沐寵榮而任使,俾馳軺傳以咨詢,歲月無拘,江湖任適。由是名山大川,雄藩巨鎮,固皆遍歷無遺,絕域殊方,偏州下邑,亦各周流迨盡。”

“惟聖主撫大同之運,故微臣磬博采之勤。訪緝搜求,經十七載;討論講究,閱千萬人。”

“網羅南北之奇良,搜輯古今之秘要,著成奇書獻闕。”

這段話很長,是胡濙說自己家裏世代行醫,也一直沒有放棄研究這醫道。

以前的時候,朱棣曾經任命胡濙為地方巡撫,胡濙四處溜達,公費旅遊,遍訪名山大川。

胡濙在旅遊的過程中,還搜集了幾乎所有地方的偏方、良方,他說他做尚書沒啥成就,倒是醫術上不斷精進,有網羅南北古今醫術,寫成了一本書。

“呈上來吧。”朱祁鈺搖頭,醞釀了這麽長的時間,若是不滿意,怎麽著也得罰俸半年,以儆效尤。

朱祁鈺拿過了那本奇書,名叫《衛生預防易簡方》,共計十二長卷。三位作者,胡濙、陸子才和欣克敬。

這本書,乃是胡濙主抓,陸子才和欣克敬斧正看方,共同完成。

他看了許久,才深吸了口氣問道:“胡尚書,這是要搶陸院判的位子嗎?”

“好,很好!”朱祁鈺用了的吐了口濁氣說道:“興安,功賞牌,把書拿下去,雕版印刷之後,送天下惠民藥局。”

“極好!”

興安端來了盤子,上面有奇功、頭功和齊力三種牌子,由於不知道胡濙在寫什麽書,朱祁鈺就讓興安將功賞牌都準備了三份。

朱祁鈺拿起了奇功牌一枚,掛在了胡濙的胸前,滿是感慨的說道:“辛苦胡尚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