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朕,大明戶部尚書!(第2/3頁)

而朱祁鈺單獨留下了於謙,只要於謙在京,而不在京畿地區推行農莊法,朱祁鈺每日都會留下於謙問政。

“朕天天擺弄算盤,都快成咱大明的戶部尚書了。”朱祁鈺並沒有下軍旗推演,而是拿出了象棋。

下不過,天天作弊也讓興安為難,畢竟大風大雨大冰雹次數太多了,難不成讓興安直接砸隕石不成?

隔天,隔天,玩一次兵推棋盤就好。

於謙笑著擺好了象棋,搖頭說道:“陛下勤政,事事勤勉垂詢,有太祖太宗之遺風,兼聽則明亦張弛有度,納諫求治,勵精不倦,乃英主也。”

朱祁鈺想了許久才說道:“朕打算讓農莊學著造紙,造墨,三經廠的紙墨昂貴,京畿、宣府兩地,俗字表和算術,已經不太夠用了。”

“陛下太心急了。”於謙十分認真的說道。

陛下總是有些急切,農莊法的推行,是一個長久的國策,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時之功。

朱祁鈺當然知道自己這個急於求成的心態,他很有自知之明,但是這件事總是要辦的。

於謙認真想了想說道:“陛下,之前禦史李賓言,要革罷大同左右四衛儒學四所。其實有一句說的有道理,別無空閑人力。”

“陛下,即便是三經廠印出來了書,誰有能教呢?”

“衛學舍現在的俗字表和算術已經都送了下去,等到衛學軍生帶著書,去了每裏教書,也是不遲。”

朱祁鈺卻搖頭落子十分確定的說道:“大明有的是讀書人,他們不去,朕就逼他們去。”

於謙深吸了口氣,只手談對弈,卻是沉默了許久,才說道:“陛下春秋鼎盛,何必急於一時?”

“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一樹一獲者,谷也;一樹十獲者,木也;一樹百獲者,人也。”

“是謂曰,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樹,乃是種,培育的意思。

朱祁鈺倒是能理解這段話,於謙勸他不要急,今年的陛下才二十一歲,還有很長的時間去完成那些宏圖偉業。

“朕只爭朝夕。”朱祁鈺將於謙的卒打掉,馬後炮將軍,於謙被朱祁鈺將死了。

於謙一直在思索如何勸諫朱祁鈺不要著急,看著棋盤也是搖頭,笑著說道:“陛下,只爭朝夕,就是種谷子,一年一獲,可得一時。”

“急功近利,則是種樹,可獲十年,可得一世。”

“徐徐圖之,方為育人,可獲千秋,功在萬世。”

“而且陛下,你把那些讀書人,心不甘、情不願的趕去鄉野育人,他們能育出什麽來?”

“反而把人教壞了。”

“這群人,搖唇鼓舌一番,反而把農莊法的根子,給弄亂套了,於國不利。”

朱祁鈺認真的思考之後,深吸了口氣,於謙說的很有道理。

尤其是大明朝很多的讀書人,他們並沒有那麽高的思想覺悟!

就像是村裏的懶漢地痞一樣,是村裏的一片壞肉,朱祁鈺把這群滿嘴之乎者也,滿腦子生意的家夥,扔到了鄉野去,那不是給自己找不痛快嗎?

大明的衛學儒學堂出來的軍生,和大明府州縣學出來的學生迥異。

比如張居正、高拱,他們都是軍生出身,他們做的和大明其他的讀書人完全不同。

於謙的意思很明白,軍生靠得住,儒生靠不住,那張嘴,成事不足敗事有余。

那群儒生能夠靠得住,母豬都會上樹了。

於謙明白自己的陛下想做什麽,他還是十分耐心的解釋道:“陛下心系萬民,德被天下,臣為大明賀。”

“現在鄉野還在平整路面、疏通水渠、營建谷場、揚曬草谷、修繕房屋、修理農具等等。”

“陛下不若讓石景廠多批一些農具鐵料,送於鄉野,多一些農具,鼓勵農耕。”

“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

這一句出自管子的牧民篇,而非儒家經典。

朱祁鈺深以為然的說道:“於少保所言有理,謹受教。”

“臣惶恐。”於謙趕忙回答道。

“陛下,嶽謙、季鐸回來了,還押著喜寧。”興安匆匆的走了進來,俯首說道。

“宣。”朱祁鈺一聽喜寧的名字,也就知道他們不歸京,到底去做了什麽。

朱祁鈺精神一振,又接著說道:“去拿五塊頭功牌來。”

嶽謙走的時候,還是去年冬天,現在已經是夏收完畢,各農莊現在都開始種豆子養地了。

他們還以為會在泰安宮,也就是原來的郕王府被接見,結果卻是在這講武堂內。

這一走就是數月,京師已經大不同,比如這講武堂,三人都是頗受震撼。

此時的三人已經清楚的知道了,陛下已經把稽王給殺了,人已經送到了金山陵園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