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一曲忠誠的挽歌(第2/2頁)

而焦炭在爐裏,先是要經過脫水分解,隨後熱解,最後縮合碳化。

這個高溫幹餾的過程,王恭廠的大師傅們,按照過去的經驗,將煉燋和燃燒物放在了一起,火太大,就把焦炭點燃了,火太小的結果就是超長時間的幹餾碳化。

朱祁鈺讓人打造了全新的焦炭爐,核心共有三個。

兩個燃燒室位於左下方和右下方,而炭化室則在正中央,三個核心室成品字形擺放。

炭化室是用的耐火磚打造,而兩端則是內襯耐火材料的鑄鐵爐門,一冊可以用推車推入煤車,另外一側則勾出已經碳化好的煤車。

在燃燒室下則是蓄熱室和進氣道,為的是保證溫度和減少燃料消耗。

王恭廠距離大明皇宮僅僅不到兩裏地,不到一千米的距離,在城中,為了保證大明京師百姓的呼吸道,燃燒室和炭化室的煙氣都會排入蓄水塔之後,再排出。

朱祁鈺迫切的希望這次的煉焦可以成功。

他已經等了兩天兩夜,甚至連批閱奏疏都是在王恭廠進行,雖然中間休息了兩次,但是也會猛然從睡夢中驚醒,來到爐子前,張望一番,才會回去繼續休息。

就像是農夫在收獲之前,總要到田裏看看才安心一般。

朱祁鈺的行為並沒有遭到朝臣們的反對,至少他在關注大明的鋼鐵生產,也是在關注大明的軍備,而不是在玩蛐蛐。

大明新歷土木堡驚變,皇帝關注軍備,朝臣們也無話可說。

“陛下,似乎是燒好了。”廠裏的大工匠名叫徐四七,就是之前提到土法煉焦的人,這次的新爐也是他在主持。

新爐的頂部有觀察孔,可以隨時觀察焦炭的情況,方便加煤、鼓風增熱和打開蓄熱室降溫。

徐四七比朱祁鈺休息的時間更少,兩天兩夜他一刻都沒有松懈,不停的記錄著變化情況,現在,煉燋,終於成了。

“拉車!”朱祁鈺立刻點了點頭,這種隔絕煉燋的法子,溫度比之前要高很多,自然也會快許多。

徐四七大喊了一聲,幾個匠人高高吊起了爐門,三個鐵鉤將燋車緩緩拖出,停放在了邊緣,等待著自然風幹。

“成了嗎?”朱祁鈺迫切的問道。

徐四七有些猶豫,又認真觀察了一番,點頭說道:“看成色應該是成了,不過還得上爐試試。”

“今天能上爐嗎?”朱祁鈺猶豫的問道。

“可以,正好有一爐歇著,今天就能上!”徐四七用力的點了點頭。

煉焦爐並沒有停下,一輛新的煤車被緩緩的推了進去。

朱祁鈺的眼睛越來越亮,他仿若是看到了大明朝勃勃生機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