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士農工商,高低貴賤(第2/2頁)

整個肯特後山,都不知道有沒有十萬匹,能充當戰馬的則少之又少。

“好。”朱祁鈺放下了脫脫不花的書信,拿起了於謙匠爵的奏疏,有些奇怪的說道:“於尚書平日裏公務纏身,案牘勞形,為何要費這麽多力氣寫這本匠爵奏疏呢?”

“條條陳陳皆鞭辟入裏,是早有這個想法嗎?”

於謙看著朱祁鈺滿臉的疑惑,滿是感慨的說道:“陛下,其實臣這個問題想了很久了,此大明之病入骨髓之疾,卻無良藥,是陛下以匠爵二字點醒了臣。”

“臣才連夜想明白了,之前無論如何都想不明白的事,自然要連夜寫下這奏疏,臣怕死在了城外,這奏疏就永無天日了。”

“陛下,所謂四民,士農工商,乃是自古以來的國之柱石。”

“但是陛下,士子讀書識字明理,卻終身為仕途奔波,大明進士一科進士不足三百人,庶吉士只有三十余人,即便是算上舉人,不足千數。”

其實在進士及第之後,除了前三甲,也就是狀元、探花、榜眼之外,其余的進士還要考一輪,被錄取之後,才能成為翰林院庶吉士。

這一輪考試決定了他們的仕途,考上了庶吉士,就可以在京任六部主事、禦史,考不上庶吉士,進士及第,也不過是出京任各地縣令。

一輩子不見得能進京為官。

大明讀書人的內卷也是離譜中的離譜,卷的厲害。

於謙繼續說道:“可是大明讀書人又有多少?不下百萬。”

“雖然大明律,中舉可為官,可多數都是縣丞,終身輾轉無法升遷。”

“這麽多讀書人,讀到垂垂老矣,還不見得能考得上舉人,臣是在為他們尋摸了個出路。”

朱祁鈺終於理解了於謙的目的,無心之語,卻是給於謙指明了一條道路。

士農工商,皆為國之柱石,雖然明面上沒有高低貴賤,但實際上,卻是分的非常清楚。

士,其實都是學者和官員兩種身份的結合體。

這麽些讀書人為了試圖奔波一輩子,卻連入仕的門檻考上舉人,都摸不到。

讀了一輩子書,手無縛雞之力,打仗又打不了,匠爵,似乎可以成為另外一個選擇。

“臣擔心,他們不樂意啊,依舊在這小池塘裏折騰,又能濺起多少水花呢。”於謙再次搖了搖頭。

他只是想到了這種可能,但是讀書人願不願意走這條路,就不是他能左右的了。

朱祁鈺放下了匠爵的奏疏,頗為肯定的說道:“樂不樂意,那就由不得他們了。”

“陛下……”於謙趕忙俯首準備勸諫,可是皇帝沒說具體怎麽做,讓於謙也不知道怎麽反駁。

朱祁鈺笑著說道:“於尚書安心,朕知道輕重。”

太史公說得好,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讀書人為啥在考不上舉人,死讀書,考不上舉人的怪圈裏轉悠?

說到底,不過是名利二字罷了。

這群讀書人,他們要是體面。

至於怎麽體面,朱祁鈺暫時沒啥功夫去思考,暫且放一放,專心應對戰事為好。

朱祁鈺目露興奮的說道:“於尚書,緹騎可曾安排出戰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