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師徒對談(第2/2頁)

張居正要歸政,張府管家遊七自也沒有了過去的風光,以往柳賀來張府時,遊七言語客氣,可行動間總有和柳賀平起平坐的意思在。

他清楚張居正歸政有柳賀的手筆在,心中自然暗暗恨著柳賀,可張居正致仕已是板上釘釘之事,柳賀入閣雖然也懸,但他畢竟是張居正親信門生中聲望最高的一位。

張學顏與曾省吾、王篆等人皆賴張居正而起,柳賀雖說是張居正的門生,政聲卻比這二人要好上許多,即便這一回不能入閣,未來如何卻也說不準。

遊七仍未放棄想給柳賀當管家的念頭。

不過他暫時不敢和柳賀說,只想等張居正回鄉時再提,張居正若致仕,必然是要返回江陵老家的,他遊七在京中見識了許多風光,與部堂、侍郎稱兄道弟,想著江陵清苦,他必然是不願和張居正一道回老家的。

張居正書房內仍是茶香裊裊。

張居正既決心歸政,自上第一道疏後,他便沒有再回內閣辦事,若有朝官書吏如以往般將政事送至張府,張居正也一概退回,歸政之心十分明顯。

可天子的賞賜卻如流水一般進入張府,不僅如此,去年臘八起,天子日日派內侍對張居正噓寒問暖,或下旨稱他對政事仍有不足,需張居正相扶雲雲。

柳賀在心中默默感嘆,天子之心,路人皆知。

但不管天子如何勸說,張居正始終意志堅定。

張居正比柳賀上回見他又瘦了一些,以往有蟒袍遮擋,他一品大員的氣魄又令人不敢直視,故而若非柳賀這般親近他的官員,常人也難看出他身體的異常。

今日穿著常服,張居正面色看上去也不夠紅潤。

“京中傳言你可有聽聞?”

柳賀皺眉道:“恩師,已至今日了,您實不該為弟子之事操勞。”

張居正已上了數道疏,卻仍擋不住京中對他歸政一事的疑心,若是他再借勢推柳賀入閣,恐怕天子與百官都以為他不願走。

“我並非為你。”張居正道,“只是我若歸政,朝中還需有一能擔當之人。”

柳賀是符合他心意的人選,且他的幾位心腹中,張學顏知軍事知稅事,卻不知用人,王國光任吏部尚書幾年,只對其任戶吏二部尚書經手之事有了解。

唯有柳賀對他改革的理解是全方位的。

張居正眼下最憂

心之事,便是他的改革。

柳賀輕輕嘆了口氣:“但陛下那裏……”

張居正道:“陛下並非不願你入閣。”

後世史書上愛寫張居正對萬歷如何如何壞,可柳賀穿越至大明朝數年,對張居正與萬歷都有些熟悉,在他看來,即便萬歷有不到之處,張居正卻從未指責過天子。

這是他為相的涵養。

柳賀道:“陛下若心甘情願令弟子入閣,弟子自是十分滿意,陛下若不願,弟子心中也不會有怨言。”

“百官皆如你一般,朝堂便沒有爭鬥了。”張居正道,“我致仕之前,閣臣人選必是要定下,你再有耐心些,該爭的時候必須要爭,你為人太正直了些。”

“身在官場,若只幹實事,當個直臣倒也無妨,可到了內閣,眼中揉不得沙子的性子就不適合了。”張居正道,“我原對你有些擔心,可你進京以來,對幾樁事的處置都還算平穩,我也能放心了。”

“弟子謹記恩師教誨。”柳賀道,“只是弟子為恩師做的甚少,恩師卻如此惦記弟子,實在叫弟子無地自容。”

張居正微微一笑,並未回應柳賀這一句話。

過了片刻,他忽然道:“澤遠,自去年九月以來,我便覺得身子一日不如一日,就算有太醫來診治,也說不出一二來。”

“高新鄭活了六十五歲,放眼本朝,他也算不上是長壽的首輔,如今看來,我恐怕還不如他。”

柳賀道:“恩師莫要這般說,還請恩師保重身體。”

張居正揮了揮手,道:“我若不在人世,墓志銘便由你來替我寫,不必寫出我生平功績,只願能如那篇《祭師文》一般,感人些,真摯些。”

在真實的歷史上,張居正的壽命的確只剩一年半而已。

初至這大明朝時,甚至初次見到張居正的時候,柳賀從來沒有想過,這位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會與自己產生關聯。

在那時候,張居正的生或死都和他沒有任何關系。

但此刻,一想到不久之後的未來,柳賀也忍不住有些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