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柳賀的設想(第2/2頁)

若張居正退了,天子親政,馮保在天子心目中的地位必然會繼續下降。

可張居正卻不願再顧馮保所想,他要退,自然也要將與馮保的同盟切割。

所以在擇定閣臣這件事上,馮保沒有到天子面前上眼藥的必要。

那必然是李太後不願柳賀為閣臣。

張居正並未逼問天子,他事母至孝,自然清楚天子在這件事上的為難。

但他心中覺得,柳賀待天子可謂事事周到,天子對柳賀的欣賞之意滿朝皆知,若因李太後一句,天子從此便不願令柳賀入閣……

張居正不由想到,自他推考成法那日起,柳賀便一直要他顧忌身後。

天子若是這般性情,柳賀的預言恐怕要成真的。

……

柳賀這幾日分/身乏術。

翰林院中、六部中、科道中……各個衙門的官員都找上了他,一方面因眾人以為張居正必然會推柳賀入閣,畢竟此事萬歷七年就已經有傳聞,而另一方面,張居正歸政一事瞞得實在緊,官員們都不知其中實情,自然要來問一問柳賀。

柳賀剛被羅萬化他們成功抓獲,就又被張學顏和曾省吾二人攔下了。

二人是鐵杆的張黨,原先柳賀官位低時,這二人並不將柳賀放在心上,偶爾還會給柳賀上上眼藥,但柳賀進京且位居禮部尚書之後,這二人態度便逆轉了。

誰都能看出來,柳賀日後必然是能入閣的。

他二人也見過張居正,從張居正口中知曉他歸政之意,但張居正肯退,這二人卻不願立即退。

此次找上柳賀,二人是想自柳賀口中知悉張居正歸政之詳情,而另一方面,張居正退後,他的政治遺產,能接收者恐怕只有柳賀。

畢竟他二人是自外官一步步升至部堂,至六部尚書位已是到頂了,柳賀卻有可能更進一步。

柳賀年紀比二人輕許多,但該討好他的時候,二人還是很懂官場上的規矩的。

柳賀自也看出了二人的投靠之意,但張居正仍未退,此時和二人搭上,柳賀倒像是迫不及待希望張居正滾蛋一般,這事他辦不出來。

對張居正來說,舍棄首輔之位是極艱難的選擇。

也是很了不起的選擇。

何況他並非尋常首輔,是大明首輔中的第一人。

柳賀對自己能否入閣也無把握。

張居正方才遞了一封信給他,將他與天子面談之事悉數告知柳賀。

接下來,

天子將面臨一個選擇。

究竟是違背李太後之意推他為閣臣,還是順遂李太後的心意,不讓他入閣呢?

柳賀覺得,入閣這事和他八字不合,去歲是如此,今年也是如此。

且朝中紛紛擾擾和年節纏在一起,加上今冬雨水多,柳賀便覺得處處都不暢快。

就這樣,他正式迎來了萬歷九年。

因著張居正歸政一事,柳賀家中分外熱鬧,京官、外官所送的節禮比往年豐厚了數倍,自正月初一起,上門拜訪他的聲音便不斷。

楊堯都不由生了怨:“還是去年正旦最舒心。”

柳賀只能報以歉意。

柳賀與王錫爵一直在通信,張居正有意增補閣臣一事,柳賀已在信中轉述給了王錫爵。

年後收到王錫爵來信,對方在信中道,他只願在老家太倉當一閑人,朝中之事暫時勿擾。

柳賀回道,他也願如元馭兄一般。

在老家多自在,種種地讀讀書,再去欣賞欣賞人間百態,這般愜意的時光京中是不會有的。

不過柳賀清楚,王錫爵只是這麽說罷了,對方的性子和自己差不多,閑是閑不下來的,相反,他倆還愛管閑事,一旦有麻煩事,別的官員都覺得事不關己,他倆一點不避忌,頂著腦袋往前沖。

柳賀覺得,無論自己能不能入閣,王錫爵入閣都是最合適的。

這一回是張居正提名的王錫爵,作為他歸政的交換,朝中阻力必然會小一些。

此次若是他不能入閣,那就意味著他在大明朝的職場生涯已經到頭了——閣臣以外,六部尚書便是官員晉階的最高處,柳賀如今已經當上了禮部尚書,那麽,他要麽轉為吏部尚書退休,要麽就將這禮部尚書一路幹到底。

到時候,他就如潘晟一般,高興了就來當官,不高興了就回老家,在老家著著書,將自己看不爽的人痛罵一番。

或者如吳桂芳潘季馴那般,在地方上幹些實務,反正他資格夠老了,也不怕得罪誰。

這般一想,他的退路倒也不錯,別人柳賀不清楚,妙妙和知兒恐怕會舉雙手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