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上疏(第2/2頁)

因而,盡管此刻算是上朝的高峰期,柳賀的轎子卻一路暢行無阻。

這幾日上朝,擺脫了太後掣肘的天子可謂神采奕奕,朝臣們按規矩站好,向天子匯報著近日朝中發生的諸事,天子則耐心聽著。

年底事務無非就是那些,若突然來了急事要事反倒令人驚慌。

當天子問出“眾卿家可還有事要奏”時,官員們已經做好了要退朝的準備。

然而就在這時,張居正忽然上前一步,向天子遞了一封疏:“臣張居正有事奏。”

“張先生有話請講。”

“臣蒙先帝垂愛,忝為內閣大學士已有十數年,國事繁忙,臣日漸覺得疲憊不堪。如今國朝內外一片煥然之象,官員皆重實務輕虛詞……臣已老病,請陛下擇一二明達稷契入閣參機務。”

張居正竟在此時聲稱要歸政?

天子畢竟年輕,在這時完全沒有控制住面部表情,過了片刻才露出一副驚惶之相:“朕於朝事不足之處仍有許多,大明天下如何離得張先生?眾位卿家,快替朕勸勸張先生。”

臨朝的官員也被張居正此舉驚住了。

奪情/事時張居正沒想過要歸政,此前朝野上下風聲皆傳他要歸政,張居正依然牢牢占住首輔之位,便是今年,因《育言報》一事,張居正與李太後有了嫌隙,可李太後與天子依然一副江山離不開他的模樣。

這事竟一點風聲都未傳出來。

殿中一半官員的目光看向了為次輔的張四維,另一半則看向了柳賀。

官員們心中覺得,張居正選擇歸政,柳賀或許知悉一些內/幕。

畢竟奪情一事,是柳賀勸張居正返鄉,此前柳賀為避京中流言主動歸鄉,《育言報》一事鬧得李太後將權力交歸天子,細細想來,這幾樁事都和柳賀脫不開聯系。

但柳賀仍是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樣,仿佛張居正歸政一事與他無關一般。

官員們不由揣測,這究竟是張居正內心所想,還是如奪情時一般,對其余官員的試探呢?

不過有了呂調陽的反面例子在,天子這一勸,在殿官員紛紛道:“元輔何出此言?”

“元輔若是累了,可暫且休個十日,元輔乃國之棟梁,豈可輕易交出……”

總而言之,張居正表露出歸政的意思本身也令人十分震驚了,官員若是掌權,便都不想退。

李春芳是朝野上下公認的老好人,他在首

輔位上也不礙著誰,還是被高拱和張居正聯手逼走了。

這只是因為李春芳這首輔不受天子器重,次輔高拱與三輔張居正又是朝中少有的強硬能幹的官員。

李春芳為避這二人鋒芒不得不退,但他心中也並不想。可若不退,禦史言官便成日追著他彈劾,沒有辦法,上過數封乞休疏後,李春芳還是回了興化老家。

到張居正這邊,他在首輔任上的威勢勝過李春芳十倍,李春芳都是上疏——不允——上疏——不允的極限拉扯,到了張居正這裏,恐怕沒有二十封疏天子不會讓他走。

何況李春芳走是真走,張居正就未必了,誰也不知萬歷五年事會否重演。

但……奏疏中,張居正的確提了要增補閣臣。

萬歷五年,馬自強與申時行便是因此入閣,那時內閣中有張居正、呂調陽、張四維、馬自強與申時行五人,如今只有三位閣臣,增補閣臣倒也是時機了。

若要增加閣臣,可選之人其實並不多。

柳賀是其中一位,而另一位……王錫爵也並非不可。

張居正一封疏將滿朝文武從年底的忙碌中炸了出來,之後朝事再忙,官員們這幾日談論的話題都是,若要增補閣臣,何人可以為之?

以及——張居正是否真的要歸政給天子。

柳賀一入禮部衙門,與他熟識的官員便紛紛圍了上來。

到下衙時他也沒閑下來,羅萬化、王家屏等人也找上了門:“澤遠,元輔真有歸政之意?”

以二人的資歷,距離入閣還有一段時日,因而二人最為關心的是,張居正歸政一事究竟是真是假。

柳賀苦笑道:“二位仁兄,恩師的確表露過此意,其余我便不知了。”

“元輔為何會選在此時呢?”羅萬化一臉思索。

因萬歷五年之事故,即便張居正真有退意,朝中官員卻仍不敢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