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漏掉了(第2/3頁)

林應雷所說的是官場上的實情,他能這般說,兩位師爺卻不好附和,只得編了兩句話搪塞過去。

林應雷是嘉靖三十五年進士,柳賀是隆慶五年進士,柳賀入官場比他晚了十五年,品階卻比他高了一級,論官位的含金量,柳賀這禮部右侍郎堪比應天、鳳陽巡撫。

……

柳賀久不至京城,官場眾人似乎也忘了他的姓名,然而過了夏日,到八月時,禮部尚書潘晟被加封為太子太保,太子太保雖為虛銜,卻是堂堂從一品官。

潘晟嘉靖二十年便入仕,彼時許多官員都靠寫青詞得蒙帝寵,潘晟雖為榜眼,卻不願媚上封官,直至今日才升至為官生涯的巔峰。

隆慶朝起的閣臣中,除高拱外,其余資歷均不如潘晟。

然而潘晟這太子少保剛加封一月,他竟以歸鄉心切的緣由返鄉了!

滿朝文武皆是愕然。

可潘晟說跑就跑,他歸鄉的心情竟比柳賀請假時還要迫切。

眾官員:“……”

仔細想想,隆慶年時潘晟已經跑路過一回了。

潘晟走了,他的禮部尚書之位卻空了出來。

到這個時候,禮部尚書空置可謂意味深長。

申時行府上,申時行與手下道:“潘新昌此次返鄉,諸位看,可有元輔的手筆?”

“應當不會。”手下道,“元輔與潘新昌關系一貫緊密,縱是想迎柳澤遠入閣,應當也不會令潘新昌去位。”

張居正這人對盟友還是十分照顧的,潘晟位高權重,並不是張居正能輕易勸走的。

“老夫也是如此認為。”申時行道,“如今朝堂上,可還有堪配禮部尚書之位的官員?”

答案是沒有。

總不能將陸樹聲、萬士和再搬出來,而余有丁任禮部左侍郎不過半年,他是跳過禮部右侍郎之位直接任禮部左侍郎的,晉升時原就是擢升了,若更進一步至禮部尚書,那就實在太快了。

可若換成柳賀……申時行並不願意。

此刻,張四維府上也發生了同樣的對話,張四維子張泰征在他身側,道:“兒與同年們相交,京中翰林及新入官場的六部主事,無不對柳澤遠深深拜服。”

張四維為次輔,張泰征在京中也是知名衙內,他和張居正的四位公子關系都不錯:“張思永原也十分不服柳澤遠,自柳澤遠令他辦《育言報》後,此子不許旁人多說柳澤遠一句。”

就連他也不禁感慨,柳賀究竟給張嗣修灌了什麽迷魂湯?

“禮部尚書之位需經廷推,縱是張相一意扶持柳澤遠,但柳澤遠此時不在京中,他縱是想拉攏九卿衙

門的官員,恐怕也鞭長莫及。”張泰征道,“父親心中若有屬意的人選,不妨多出一出力。”

張四維輕輕點了點頭。

張泰征還給出了一條建議:“此時禮部尚書空置倒也無妨,便令余丙仲暫掌禮部事便可。”

“元輔恐怕不會願意。”張四維道,“元輔此時恐怕已授意王汝觀,令吏部推選堪任禮部尚書的人選了。”

張泰征也不由皺起眉頭。

他父親雖為次輔,像禮部尚書這般重要官員的任免卻還是要看張居正臉色行事,若張居正推了柳賀,張四維恐怕還得附和。

柳賀一招以退為進為他謀得了百官的敬意,他敢進又能退,年歲雖輕,卻能成事,僅以資歷來說,隆慶五年才入仕的柳賀其實是最淺的,但耐不住他本事大。

……

柳賀壓根不知道潘晟跑路的消息,仍在鎮江府中閑逛,他這段時日心情十分好,滾團在京城時已經蔫得幾乎快斷氣了,回鄉之後,它與那滾地錦貼在一處,精神反倒更足了些。

不管怎麽說,能讓這貓多陪自己幾日也是好的,他當年在外求學時,就是滾團一直陪在紀娘子身側,滾團雖是只貓,但在柳賀心中,它已經與家人無異。

將滾團送去陪滾地錦玩,柳賀剛到家,便接到一封急信,信來自南京禮部,稱南監有學子鬧事,非得見了他柳三元才能平息。

顧為道:“老爺,您去還是不去?”

柳賀道:“我不過一閑人耳,學子鬧事,為何找到我頭上?”

莫非是他在地方上太客氣,給了這些人他隨叫隨到的錯覺?

南監學子常常鬧事,若非他們是最高學府的學生,僅這鬧事的風氣就該好好治一治。

鬧事的緣由,也不過是要求科試文章縮短到五百字以內罷了。

柳賀拒了南京禮部的邀請,因而這一回,南京禮部上報在地方上興文教的官員時,便特特將柳賀給漏了。

南京禮部如今雖無大權,官階配置卻和北京禮部相同,都是些待養老的清閑官員,但不少南京六部官員也常常原官轉至北京禮部任職,因而此處官員也有幾分傲氣在。

柳賀並未將這份名單放在心上,顧為等柳賀的幕僚反而十分生氣:“老爺為府學、縣學捐銀,還購書贈予府、縣學,指點生員,若非老爺,府學書樓都建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