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申時行相邀(第2/2頁)

柳賀道:“臣謝陛下。”

“這甘薯還未種下,百官及百姓們都不知其效用究竟如何。”天子沖柳賀一笑,“若這甘薯真有大用,朕便在此處允柳先生,朕要重重賞你。”

天子年少,有常年居於宮中,因而並不知曉百姓們過的是什麽日子,晉惠帝司馬衷一句“何不食肉糜”堪稱歷代昏君之頂級名言,但要知道,晉惠帝本身是個傻子,傻子好歹還肯讓百姓吃肉糜。

但一些帝王,明知老百姓過的什麽日子,卻仍是將百姓盤剝到極致,連草根樹皮都不讓百姓吃。

柳賀為日講官時,便常和天子提及民生,他是正統的寒門出身,當然,他爹是秀才,柳賀也沒有吃過真正的苦頭,可他至少知道糧食是如何栽種的,百姓是如何生活的,朝廷的稅是如何收上去的。

一點點說清楚道明白,天子便該知道,銀子並非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從地裏長出來的,而真真正正是百姓的血汗。

“臣也願獻出數頃地,為陛下種種這甘薯。”一人出列道。

“武清伯願為朕分憂,朕也有賞。”天子笑道,“朝臣們若都如柳先生、武清伯一般,朕便再無憂慮了。”

柳賀與王錫爵對視一眼,立刻明白了對方想說的話。

武清伯李偉此前因貪汙遭到太後懲治,但他畢竟是太後的親爹,也就挨了一陣罰便官復原職了。

武清伯雖然不能左右朝政,可自他復官後,便時不時跳出來惡心一把張居正。

朝官們皆知,他成不了什麽氣候,這是外戚的身份決定的,可他畢竟與天家聯系緊密,張四維若非走了他的路子也不會再獲天子信賴。

但不管怎麽說,武清伯此人的存在就叫人不爽,他此刻出來是為什麽人人皆知,無非就是摘這甘薯的桃子罷了。

可天子高興,官員們也只能附和。

何況柳賀並不在意這功勞究竟歸不歸自己,武清伯既然在天子面前誇了口,那甘薯的種植他定然會勞心勞力,若真出了成果,能進一步加大甘薯的推廣的話,柳賀反而會覺得高興。

他這次提及的也不止甘薯一樣,還有玉麥、番柿等,堂上許多巡撫、布政使都將其聽在耳中,玉麥此時已經有人在種,只是規模小,官員們也不太重視,但見天子如此心悅甘薯,便有官員打算推一推玉麥,以在天子面前博個臉面。

……

甘薯一事也叫柳賀深深體會的朝中有人好做官的道理,他這幾年所推之事,正是有張居正全力支持

,事情才能好好推廣,當然,其中也有柳賀辦的是實事的因素,但柳賀清楚,僅靠他一人之力,勸動天子或許容易,可勸說百官推廣甘薯卻很難。

“澤遠今晚可有事?”出了皇極殿,申時行走緩了一步,“許久未與澤遠暢談,今晚你若是得空,你我暢談一番如何?我也有位友人想見見澤遠。”

柳賀道:“閣老相邀,下官就卻之不恭了。”

申時行難得叫上自己,柳賀直接應了。

內閣如今只有三位閣臣,申時行雖被稱為張居正的應聲蟲,可他入閣已有一段時日,辦事常常滴水不漏,因而朝中也無人敢小看這位三輔。

柳賀入翰林院後,與嘉靖朝、隆慶朝、萬歷朝的狀元都打過交道,有如諸大綬、丁士美那般端肅嚴謹的,也有如羅萬化那般性格剛硬的,但申時行這般圓滑會做人的狀元卻是少數。

世人皆說文如其人,為狀元者,其文章中便自有筆鋒在,圓滑之人,文章便顯得軟,代表著此人沒有政見,是趨炎附勢之人。

這也是為何申時行能在嘉靖朝為狀元,但那年的會元卻是王錫爵。

不過撇去性情,申時行的確是個十分好相處之人,辦事處處周到,也不得罪人,與同榜的王錫爵、余有丁皆是相處融洽。

柳賀不知申時行為何事找自己,兩人官面上的交集多,私下裏卻沒什麽交情。

待到了約定之處,申時行的管家已迎了上來:“右宗伯這邊請。”

“閣老可已到了?”柳賀問。

“閣老剛到不久。”那管家道。

“是我來遲了。”柳賀一入內,就見申時行言笑晏晏,在他身旁還有一人,柳賀也不是不認識,正是前吏部左侍郎楊巍。

楊巍在王大臣一案上得罪了張居正,被張居正踢回了老家,他卻不知對方竟然和申時行有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