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削藩(第2/2頁)

但可以想見,此策一旦施行,朝中會有多大的反對聲。

柳賀也覺得這主意挺坑,因而他又提了一個想法。

“十五歲至五十歲的宗室子弟,月俸降三至四成,待其六十歲後,再漲三至四成?”

柳賀想的,其實是工齡制度,即年歲越長領俸越多,宗室子弟年少時可以少領一些,畢竟有封號的宗室子弟,其父祖的封號必然更高,有些宗室子弟即便上了十五歲,其俸祿仍歸父祖分配。

大明百姓的平均壽命低,官員權貴的壽命卻並不算短,若是按工齡制度來執行,年長者所領的俸祿就要比如今多一些,這樣政策一施行,年歲長的宗室的反對聲便會低一些。

張居正道:“你細細道來。”

從某種程度上說,柳賀參考的就是後世的職務職級並行制度,大明朝官員的俸祿參照的往往是職務,當然也有靠職級領俸祿的,比如重臣的祖父、父親等,會被封個虛銜,待遇則與品級對應,但這些人實際上並不任官,只是享受待遇罷了。

而宗室,柳賀覺得可以靠職級,一档年齡一個標準,對朝廷有功者則再加薪,鼓勵藩王在封地內興水利農業,救助百姓等,也要求王府官員加強監督。

他這既非憑空捏造,也非妄想,畢竟不管是工齡還是職務職級並行制度都是後世使用過的比較成熟的制度。

只要將年齡的標準控制好,操作之下或許能節約不少銀兩。

實在不行再將交保險的制度加上,宗室們年輕時多交銀子,老了便能多領銀子,還能給子孫繼承。

當然,柳賀覺得,這個想法實踐起來或許有些難,畢竟大明官場最顯著的特色就是不穩定性,尤其如今的皇帝是萬歷,僅國本之爭便折騰了大臣們十多年,申時行、王錫爵、王家屏都因此從首輔任上致仕。

連太子都不穩定,何事能夠令人心安?

張居正聽柳賀說完,眉頭便不時皺起,他是聰明人,柳賀只說了一遍他便聽懂了意思,細細思索,此事未必不可行,畢竟宗室有宗人府專門記載,自洪武朝以來,宗室的生卒之年數據都十分清晰。

“此事若要實施,你當如何?”

柳賀道:“弟子恐怕會……先對外公開第一條法子。”

“那罵聲恐怕是收不住的。”張居正道,“宗室畢竟是天子親眷,做得太過,天子及太後面上也是無光。”

畢竟如今大明宗室裏,比天子和太後輩分高的老親王、郡王等也有數位,這些人一旦鬧起來,文官們還真不一定能扛住。

柳賀想的是拆屋效應,放出風來踐行第一條的話,再去推第二條,方法總是容易一些。

“除此之外,還要防止宗室血脈混淆。”柳賀道,“弟子查看洪武朝至今的宗室記載,各代都有為防封號旁落,而使外來血脈混淆宗室血脈者。”

有藩王過世,其妻妾等便想辦法混淆血脈,以使藩王之位留存,比如隆慶之弟景王分封湖廣,就因無後致使封號被收回。

大明歷史上最有名的便是偽楚王案。

楚恭王朱英?隆慶五年過世,有傳聞說他是個殘廢,也有傳聞說他愛好龍陽,總而言之,他過世後,到了今年,楚世子朱華奎才襲封世子之位,但傳聞一直說他是朱英?抱養的兒子,楚藩宗室也不服朱華奎封王,流言一直不斷。

之後朱華奎為保住王位,不斷賄賂朝中重臣,楚宗室也有多人因此受罰,無論如何,朱華奎這楚王一直當到大明滅亡。

可以說,大明藩王不是王八蛋的只是少數,大明即將滅亡時,這些藩王們也大多守著家財不願獻給朝廷,各地餓殍遍野也似與他們毫不相幹。

但朱華奎之例必然不是個案,此事不僅朝中大臣心中有數,宗室也未必不清楚,只是血脈之事只可防不可查,拼的還是說動皇帝的本事。

“除此之外,封號為奉國中尉、輔國中尉者,若有願退出宗室者,可令其讀書為官,也為商,只要不涉國計民本之大事,寬宥一二也是無妨。”

奉國中尉、輔國中尉為宗室之中最低等,俸祿不高,一家老小只靠祿米度日,嘉靖朝時,便有周王府奉國中尉朱勤熨因言獲罪被奪了祿米,一家人吃飯都沒了著落,朱勤熨便學著老爹上疏,美滋滋吃上了牢飯,這樣好歹不會餓死。

嘉靖後期,宗室的俸祿不能及時到手,將軍以下級別的宗室俸祿由當地官府發放,因此鬧事者更是眾多。

並非沒有想自謀生計的低等宗室,只是礙於祖宗家法,這些人的心願至今未能實現。